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好巧,我也在对“双中子星合并”不懂装懂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张萍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7年10月20日 16:12:53

更多

既然顶顶厉害的科学家,在诡谲凶险、神秘莫测的宇宙面前,不过只是未开蒙的黄口小儿,那普通人围观科学,追求科学精神,试图以“装懂”打破“不懂”,又谈得上什么姿势对错、表情对错呢?

  世界天文学届联合卖的大关子终于在10月16日22时揭开谜底: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由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及其伴随的电磁信号。

  什么?你看不懂“中子星”“引力波”“电磁信号”,不知道这个发现意味着什么?不清楚它跟你有什么关系?不明白为什么科学界人反应这么大?要知道,经过几天的发酵,双中子星合并的新闻可仍然徘徊在各大新闻网站前列,关于该发现的意义深读,仍然在果壳、知乎以及各种知识类公号上不断催生新的话题,社会组织和文化传播企业甚至开办了线下的知识分享活动。“双中子星合并”这个生僻词,突然成热IP。

  不过你也别着急,我们基本一样,对这个现象既感觉不可思议,也无法从阅读中子星的相关知识中找到任何头绪,处于“一脸蒙圈”的状态。缺少科学训练的人,理解“黑洞是掉入时空深渊的致密物质在这个时空投下的一片阴影”已经非常困难,理解引力波发现的意义简直用尽了毕生功力,而双中子星合并涉及更多样的天文物理知识、更庞杂的因果链条,想和天文学、物理学者举杯同庆、同频共振,自然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剩下的只有不懂装懂,报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了。

  大众看不懂,则欢呼无意义?显然答案是否定的。科学家们欢呼的是浩瀚宇宙的门缝又打开一些了,民间的欢呼则说明科学精神在公共领域经历了又一次的发酵。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和人文精神共同指引着社会发展、文明向前,却不是自发自为地生成传播的。不同族群、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科学精神成色不一样,中国古代文人硕果无数,诗词歌赋、礼乐制度、军事谋略等方面群星璀璨,四大发明也把技术工艺水平推向巅峰,科学精神方面就逊色于古希腊为源头的西方世界,导致我们在现代性的赛场上一直处于追赶状态。

  而近些年,大众科学精神在明星八卦充斥的公共文化空间里左突右进,坚韧生长,占据了自己的阵地。像中国首位本土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刘欣慈的《三体》和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获得雨果奖,袁隆平教授研发杂交水稻量产创新高这样的科学事件,都会掀起舆论的热潮。去年底引力波的发现,更是把民间的科学普及和讨论带入了新的水平。这些事件看上去是相互独立的,各自持续不同时间后渐渐冷却,但是它们累积的“长尾效应”却十分可观,谁能否认,一个小学生都知道“青蒿素”“引力波”的社会,会更有前途。

  追求科学精神受益的不仅是人类向外探索未知领域的脚步,也关乎社会人文、关乎个人内心等向内的自我探索。比如讲求事实、追求真相作为科学精神的基本态度,推动着科学发现新的成就,同样渗透到方方面面,影响着个人选择,塑造着共同价值观下的社会生活。

  这次双中子星合并事件观测显然是生动诠释科学精神的一件大事,中国的科学家不但贡献了观测成果,并且在公众科普上迈出了巨大步伐,各类形象的“翻译话语”直接降低了人们接近科学的门槛。例如天体物理学家张双南形容“人类不但听到了天体结合发出的美妙歌声,而且也看到了它们相爱迸发的烟花!”在宇宙面前,我们终于“耳聪目明”。

  如此形势下,努力理解仍然只能“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需要感到抱歉吗?不懂装懂、瞎凑热闹,需要感到抱歉吗?不需要。为了看懂而做的努力,绝对不会毫无收获,哪怕绕过引力理论、磁流体力学和简并态的中子超流的性质等等术语,我们依然能感受科学之美带来的心灵震颤,对发生在宇宙狂野角落不为人知的响动,多一分遥想,发几声喟叹。仰望星空,万亿光年的距离也能到达,眼前的苟且还有什么不能超越?质量最重的中子星都会随时随地合并坍缩,生命这么偶然脆弱,还有什么不值得感激吗?

  既然顶顶厉害的科学家,在诡谲凶险、神秘莫测的宇宙面前,不过只是未开蒙的黄口小儿,那普通人围观科学,追求科学精神,试图以“装懂”打破“不懂”,又谈得上什么姿势对错、表情对错呢?

标签: 中子星;科学精神;引力波;电磁信号;引力;天文学;宇宙;科学家;并合;天体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710/W02017102055754266236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