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潮评 > 网评园地 正文

蓝炜:好选题是文章的第一印象

来源:蓝炜作者:浙江在线编辑:沈韩宇 2023-02-22 17:33:45

  写网评文章之初,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写什么”。好选题是文章的第一印象,“写什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就像开启一场热烈的爱恋,必须先找到那个“天选”的对象。如果方向不对,只会让心动和行动白费。

  1200年前,44岁的诗人白居易给好友元稹写了封有感而发、情真意切的书信,其中谈到诗文创作,他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频出爆款的现象级公众号“浙江宣传”出了两本文集,分别以《笔墨当随时代》和《与时代肝胆相照》为题,都突出了“时代”二字。“为时”“为事”,是文艺作品创作的普遍共识,也应该是网评文章写作的起点和初衷。

  生活不缺选题,而是缺少抓住选题的专注度和敏感度。“时”与“事”在我看来,就是发生在当下、发生在身边的“热点”,“追热点”是找选题最容易上手、最管用的方法。《笔墨当随时代》的封面上也写着“说人话、切热点、有态度”,足见“热点”对于评论的重要性。

  “热点”可以是时代发展的“坐标”,重大节庆、重要会议、重要批示、重要讲话、重要文件,都可以是我们切入的“热点”。比如,最近召开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开展向徐利民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等,这些关键节点上的会议、书信、文件里,既有新发展的方向,也有新思想的启迪。再比如,即将到来的妇女节、植树节、清明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节假日,甚至是惊蛰、春分等传统节气,以及畲族“三月三”等民俗活动,都可以是我们结合时政、结合新思想、结合传统文化切入的“热点”。

  “热点”也可以是新闻里、“热搜榜”上、人群中关心关注的话题,在这些话题里看时事、看现实人生、看民生百态。比如,最近“住”在热搜上的《狂飙》《三体》《流浪地球2》等影视作品,可以结合“网络声音”谈文化市场的“票房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谈文化产品如何深入人心等;比如热门话题“绝望的‘文盲’能演好戏吗”“ChatGPT背后有何法律风险”等,也可以是我们探讨的方向。再比如,当前是实施“乙类乙管”后的首个“开学季”,当下的中国大地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春之声”,有立春后繁忙的“春耕备耕”,有火热复苏的旅游市场,尤其是备受欢迎的“境外游”,还有拼速度、抢订单的“生产线”,都是最生动的中国故事、最鲜活的“四个自信”。

  有些“热点”是稍纵即逝的,在数字化时代尤为如此,今天趋之若鹜的热点很可能就是明天无人问津的旧闻,比如一些极端的、偶然的个性事件。还有些“热点”是不会过时、常读常新的,比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比如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数字化改革、新消费等动态发展的话题。再比如,对于身处浙江的我们来说,《之江新语》《习近平在浙江》《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等经典是值得深学细悟的,每次读都会有新收获、新启发,也是指导当下、解读当下的“宝典”;“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杭州亚运会、三大“一号工程”等则是今年贯穿始终的“热点”。

  当然,“追热点”并不容易,既考验“切热点”的“时”与“机”,也意味着这是一条“热门赛道”,一不小心可能就只能成为“热点浪潮”中的“陪跑浪花”了。中国青年报首席评论员曹林老师在《时评写作十讲》中就提供了另辟蹊径的思路,他提出“追逐热点之外拓宽选题途径”,比如带着“问题意识”去寻找身边的选题。《浙江日报》上曾看到过一篇代入感很强、从自身体验出发的评论文章,题目是《为城市留一些“野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者姚松华老师在徒步过程中发现原生态空间在消失,由此呼吁保护城市周边的原生态空间,这就是“逃离热点”的选题方式。

  无论是“追热点”还是“逃离热点”,都需要我们对这个与时俱进、瞬息万变的时代保持好奇、保持谦卑,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保有初恋般的新鲜感,用心观察、时时思考、及时成稿。“追热点”不易,追上了就赶紧下笔吧。(蓝炜/文)

标签:
热度话题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1999-2021 Zjol.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