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钱江潮评 > 时评头条 正文

钱江潮评丨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钟言
编辑: 郑胜颖
2019年11月14日 16:22:52
分享到:

  “加强爱国主义网络内容建设,广泛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制作推介体现爱国主义内容、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纪录片、微电影等,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的明确要求。 

VCG4193199458.jp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社交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青年网民充分享受着网络顺畅沟通、突破时空的乐趣,但随之而来的所谓“后真相”时代,也使得“事实”与“情感”之间的逻辑出现倒错,在网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内容传授、情感激发、话语引导、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难题亟待突破。

  其中,流窜于网络空间的“虚化历史者”和“极端民粹者”,尤其值得注意。

  前者利用信息的自由流动与公众的认知盲区,极力曲解、诋毁历史事实,故意抹黑民族英雄、美化反面历史人物,尤其是肆意质疑乃至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希冀借此打破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蕴,企图损伤广大网民对历史文化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后者则夸大、渲染社会转型期与改革攻坚期的社会矛盾,通过贩卖焦虑、悲情叙事、激化矛盾、兜售苦难的方式激发草根群体共鸣,进而迷惑青年网民,在妖魔化现实中意图摧毁他们的爱国情怀。他们都打着所谓“解密历史”“还原真相”“维护正义”的幌子,屏蔽和取代客观事实,消除与解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所蕴含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民族精神和国家认同。

  网络强大的影响力与渗透力,已充分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网络平台固有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得诸多如历史虚无主义、民族中心论、绝对自由论等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悖的主义和观点依然有藏匿之地,并利用网络暗暗繁衍扩散,侵蚀着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在多元文化混杂、冲撞、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在互联网纵横连接、消解尊卑的语境中,应当如何让爱国主义得到有效表达?

  作为普通网民,我们需要更多的理性、包容和正能量。在公共网络空间中,每个参与进来的网民都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我们既是传播者,又是接受者。“爱国”是最大公约数,在互联网语境下,就要求我们保持克制、理性和稳重,注重明辨是非,打破“沉默的螺旋”,去除狭隘的排斥和刻薄的苛求,让说理重于抒情,让论证高于呐喊,使爱国表达在依法治网和以人为本的双重张力中呈现。

  作为媒体平台,应当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互联网语境下,各大媒体平台拥有更多的舆论话语权,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积极构建爱国共识当义不容辞。一方面要主动理解网民的思维、情感、心理以及语言表达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爱国主义在网络语境中获得新的传播效力。另一方面要构建被社会广泛认同的爱国主义内涵,注入更加开放的世界观、更加积极的进取心和更加切实的国家利益观,促进客观事实与爱国情感的协同共生,从而把爱国之心化作报国之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最重要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最强大的精神动力。相信在依法治网的护航下,在全社会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下,爱国主义这面旗帜,必将牢牢扎根在互联网这片新天地中,让爱国主义真正充盈网络空间,同心共筑中国梦,释放出更多实现国家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   

标签: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网络;网络空间;互联网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