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钱江潮评 > 时评头条 正文

钱江潮评 | 文化输出也是一种文化交流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陆玄同
编辑: 郑胜颖
2019年12月08日 12:22:50
分享到:

  近日,“文化输出”一词因知名视频博主李子柒而成为舆论热词。因为拥有大量外国粉丝,且经常推介中国传统美食,被其粉丝视为文化输出者,大加褒赞,也有人不同意,双方陷入激烈争吵。

  但笔者无意评价这种纷争,只单单讨论“文化输出”和其内涵。

VCG21gic2857641.jp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三万里残阳山河无疆,五千年汉唐高风激扬。中华文化经历五千年的传承发展,本身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而且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们所呈现的是一个异彩纷呈的景象。不管是文化的厚度还是广度,抑或是创新能力、适应能力,最后都体现在文化的韧性上,脱离这一点,很快就会被其他文化侵蚀掉。这是我们的优势,在文化交流中我们更容易吸纳其他文化因子。

  所谓的文化输出,其实是与文化拿来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就是主动宣传自己的思想与文化,以使对方更好地理解自己。但同时,文化输出也是一种双向交流,脱离文明对话,单向度输出不具有太大价值。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说过,“如果说我们能从经济发展史中学到什么,那就是文化会使局面完全不一样。”尤其是在当代社会,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但矛盾冲突也随之上升。经济军事的对冲,除了利益博弈,更多的也是文化上的不兼容,引发各自不适。比起前两者肉眼可见的利益,文化的交流是“润物细无声”的,见效虽然慢,但是后劲足,一旦文化交流上的障碍不见了,彼此其他方面的共识就会增加。

  如果将文化视为经济繁荣的决定因素之一,那么文化产业就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如今的文化输出,不再是输出概念,而是依托文化产业而变相输出。就是依托共性表达方式嵌入我们的思想文化内核。

  这一点,今年的贺岁档电影《流浪地球》就做的比较成功。科幻电影的外衣,嵌入了中国价值观的家国情怀,人物,中国式情感化的父子,展现人物隐忍的内心的厚重的感情,对于故土,对于家园,亲情,团圆回家的渴望。这就是我们的文化内核,不可以,却又能让海内外观众产生共鸣。

  我们的思想主流是儒家文化,受其长久熏陶,认为“天下是神圣的公器,不可能按某一个人,某一个国家的主观意志来加以统治”,更主张“协和万邦”,即国与国之间应该仁爱和谐。而我们没有从这部电影中看出自我陶醉,而是真正展现了“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天朝上国该有的力量与气度。

  从孔子学院到“一带一路”,从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到网络小说横跨洲域,中国文化的输出越来越卓有成效。有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带一路”区域范围,孔子学院的设立显著提升了中国文化软实力,每设立一所孔子学院促进5.98%的中国书报产品出口,并吸引6.48%的沿线国家学生来华留学。

  《易经》曾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化上的交流是平等的,取他之长,补已之短,一个民族的文化才会具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才能经久不衰、日益添彩。

  诚然,要做好文化输出,必须要有对和平发展的共识,如此才会有交流,才能让文化彼此碰撞交流,产生更多新的元素。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学会讲中国故事,更要讲世界能够听得懂的中国故事,如此才有共鸣产生,才算文化输出。

标签: 文化;文化输出;孔子学院;外国粉丝;中国传统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