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灾难传播因社交媒体而改变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杨鑫宇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7月29日 09:02:23

更多

七八年前,网络社交媒体刚兴起之时,有人大胆预言,这种去中心化、即时性的新型信息传播媒介将改变社会运作方式和个人的日常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那些面临灾难需要帮助的同胞。

  七八年前,网络社交媒体刚兴起之时,有人大胆预言,这种去中心化、即时性的新型信息传播媒介将改变社会运作方式和个人的日常生活。“微博改变中国”被作为流行语口口相传。

  如今,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体成为日常的信息工具和传播工具,这些新兴媒介带来的社会变革习以为常,“改变中国”的论述也不再新鲜了。但是,潜移默化的改变一直在发生,灾难信息的传播,正是社交媒体深刻改变的领域之一。

  如果没有微博,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知道,福建闽清县坂东镇和河北邢台市大贤村这样的小地方究竟发生了多么严重的灾难,这些地方的居民又面临着怎样的艰难处境。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一个小镇、小村庄想要引起主流媒体的关注,实在太困难。在大多数灾区之外的人眼中,惨烈灾情可能只是一串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字,灾民的命运也不过是一条滚动新闻而已。

  社交媒体给了受灾者在主流媒体之外的发声渠道,让那些来自灾难现场的一手情报以最原始、最真实的样子呈现于公众面前。当人们纷纷转发那条来自闽清县坂东镇的微博时,风灾就不再只是一串数字和一条消息了。东倒西歪的树木、废墟、犹如泽国的街区……让千里之外的人像亲身经历了一样。更重要的是,这些信息传出的时间比任何权威发布都要早。

  这个例子让人清楚地看到了灾难传播的演变。过去,灾难过后,灾区外的人了解灾情的唯一渠道就是新闻,灾区群众只能向救灾人员、记者表达诉求。灾情的传播曾经极其低效,甚至出现过上游水库已经溃坝、下游居民却浑然不知的情况。但是,网络社交媒体彻底改变了灾难信息的传播模式。

  灾难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不是孤立的,这种改变也让救灾发生改变。在灾情信息匮乏的年代,社会对救灾能起的作用有限,除了捐款,好像就做不了具体的贡献。灾区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为更多有心支援灾区的人打开了方便之门。较专业的社会慈善组织和救援团体,得以通过这些信息开展救援。除了“祈福”,普通网民也可以通过分享灾区一手材料来表达态度、传播灾情;而那些具有舆论影响力的人,更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号召人们关注灾情,督促官方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这些改变并不是我的预测,而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事实。一方面,这些改变大大增强了整个社会应对灾难的组织力和动员力,让救灾工作获得了强大的后援支持,也对救灾信息透明化有重要的贡献;但另一方面,这些变化也会带来潜在的风险,有些不专业的救灾志愿者在灾区“帮倒忙”,人们转发的信息也很有可能是谣言。

  这就要求救灾主管部门适应形势,以应对这些改变:其一,更好地担当权威信息发布者的职责,更快、更周全地发布所有应该发布的信息,在社交媒体影响下,政府的公信力来源于透明度;其二,积极指导救灾志愿者,让志愿者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同时,政府也要结合实际灾情对救灾志愿者的资质进行考察,防止没有救灾能力的人干扰救灾、误入险境。

  灾难,是全民的伤痛,也是对全民的考验,我们有幸生于一个社会高速变革的时代,因此必须利用好、控制好这些变革。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那些面临灾难需要帮助的同胞。


标签: 灾难;灾情;灾区;救灾志愿者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rdht/201607/W02016072941412584768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