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潮视点
·雷锋走向世界,但别离开中国
·绿色GDP启航须更新“官念”
·天龙八部入选教程是喜是忧?
·李学生死了,他还活着
·村务会开到国宾馆谁来管?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杭州西点”鞭打教育软肋
www.zjol.com.cn 2005年05月15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颇具神秘色彩的“杭州西点男孩训练中心”,有一套独特的鞭打教育方式,这里的25个男孩,几乎都挨过鞭子。训练中心的创办者、主任万国英说,我们就是要通过“打”这一极端形式,让孩子牢牢记住,有些事情是永远不能做的。我们在招生时就“打”言在先,而不少家长正是冲着这一条花大钱将孩子送入“西点”(《文汇报》5月13日报道)。

  无疑,“鞭打”是一种体罚教育方式。不否认鞭下可能出孝子,但其害处更多。加拿大学者曾就体罚学生问题做过全球最大规模的调查,结果发现,被体罚的儿童患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非常高,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全国贫困儿童中心的心理学家伊丽莎白·盖尔绍夫经长期研究也发现,体罚会使孩子产生大量不良行为。正因如此,体罚学生被大多数国家法律所禁止,我国的《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都明令禁止体罚行为,体罚更是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既然如此,这个涉嫌违法、弊端诸多的“鞭打”教育,为何被“杭州西点”津津乐道、一些家长乐此不疲呢?为什么一些家长说“孩子交给你们了,放心打,大胆打”?在笔者看来,尽管这个“鞭打”有很多不是,但它正好击中了目前教育的一个软肋,那就是培养孩子意志力教育和挫折教育的欠缺。温室里成长的花朵,经不得雪雨风霜;过度人性化的呵护,虽美轮美奂,却脆弱至极。一些孩子“娇”“骄”等不良习惯,无法在正规的教育体制下得到有效矫正,而“杭州西点”正好弥补和满足了这一市场需求。

  不否认一些家长对体罚教育的认可,在教育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到青少年教育中也是一种尝试,“杭州西点”的存在也自有其合理性。但是,存在的不一定都是合理合法的。“杭州西点”试图用一种矫枉过正的办法,来为正规教育纠偏,就如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毕竟“鞭打”是一件最简单最容易的事情,只需用手和体力就行,而教育则需要方法,“磨难训练”不能简单地与“鞭打”划等号。

  育人是一项长远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溺爱、放任不是好的教育,“鞭子”教育同样也不是好的教育。“西点”的出现为现在的青少年教育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培养孩子意志力和纪律性,不是一朝一夕或鞭打能够完成的,教育方法应符合科学性,以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前提,这就需要学校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更新,需要家长具有科学的教育态度和足够的耐心,而不能急功近利。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无论是赏识教育还是挫折教育,都应该把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放到第一位,所有的教育手段,都必须适度和适量,符合孩子的年龄、心理和生理承受范围,让孩子在赏识和挫折正确交织的环境下,幸福地成长。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青山  编辑: 吴辉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