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等于建“新村”

www.zjol.com.cn 2005年12月30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推荐阅读: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十一五”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会议上的一句话,引起笔者注意,那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12月30日《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媒体报道)

  新农村这一概念,在上世纪50年代就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的提法,但是新的历史时期强调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一个全面、综合、和谐和科学的范畴。“新农村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是因为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村镇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产业互动和村民发展的问题,更是一个城乡一体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农村经济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包括农村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通等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

  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人把“建设新农村”误读为“新村建设”。最近一段时间,笔者曾采访了一些“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比较靓丽的村容村貌,是这些典型村的普遍特点;高标准的村庄设计,也成了主管部门推荐这些村为典型的重要依据。有一个村,整体规划由国内一流规划师设计,鲜花、绿树、别墅、公园、娱乐设施等浑然一体。但笔者在进一步深入采访时发现,一些村民的正当要求,被气派的规划所湮灭;一些村民的合法权益,被“村官”以“建设新农村”之名无情剥夺。在笔者看来,如果农民的权益得不到切实保护,再新、再漂亮的村庄,也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不等于建“新村”,更不等于让农民自己建“新村”。无论是笔者所采访的那些“典型”,还是国内诸多媒体宣扬的“典型”,这些“新村”建设,无论是修道路还是建广场,还是各种公共事业、福利事业,几乎都是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在笔者看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尤其是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而不该由农民掏腰包。农民自己掏钱建“新村”,不该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价值取向。

  “这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曾有官员在一些场合,对那些“新村”搞得好的村庄如此断言。其实,这些官员并非不懂建设新农村不等于建“新村”的道理。他们之所以“故意”混淆,很大程度因为建“新村”看得见,摸得着,易出政绩,所以他们也喜欢大力扶持并宣扬那些漂亮的“新村”,为自己涂胭抹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如果简单地把“新村”视为“新农村”,必然把新农村建设引向歧路,农民也难以得到持久的实惠。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青山  编辑: 吴辉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