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正文
    
正方:大学生竞聘高尔夫球童有啥不好?
2006年11月29日 来源: 山西新闻网  发表评论   进入论坛 

  西南大学双选会举行,250家用人单位进场提供了4000余个岗位,一高尔夫球公司在招聘球童时,有近百人参加应聘,其中本科生达到40人。

  前不久,在郑州举办的大学生招聘会上,因为应聘的大学生太多,把门压倒、电梯压变形———显然,如何让大学生就业,是当前全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

  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在就业难、难就业的现实之下,显得多少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甚至牢骚不断、怨天尤人而消沉不起。大学生就业率不高,除了扩招带来的就业人数增加外,最为关键的是在畸形的就业观支配下,大学生对自己的估价太高,并不切合实际,高不成、低不就,所以就成为了“待业青年”。其实这是一种非理性使然。

  由大学生卖肉到当保姆,以及如今竞聘高尔夫球童等等,对于职业两极分化严重和就业压力沉重的现实来说,无疑有着积极意义,社会理应当给予支持和投去赞许的目光。由于人才市场供求的不对称性,高校设计的专业往往与社会需求有很大的距离。这种错位产生的壁垒,加剧了就业的难度,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屈尊于一些社会不起眼的岗位,就是一种积极的就业举动。

  因此,大学生竞聘高尔夫球童,我们不应冷嘲热讽,而应给予更多的包容与鼓励,这也给正在迷惘徘徊中的急需就业的大学生们一个有益的启迪。

  当然,也有人心中有个大大的问号,大学生竞聘高尔夫球童是否大材小用?会不会导致读书无用论的泛起?应该说,文化程度高是实现就业的基础,但文化程度高不一定等于百分之百就业,不一定意味着在低端就业就不能发挥自已的才能,就不能成才成功。换言之,文化程度高在一定条件上具备了成功的内因。但不能实现就业,等着好工作来找自己,“守株待兔”成功机会则只会更少。

  笔者认为,每个人成功的方式不同,那么就业的手段也不尽相同,理性、积极的择业举动,难道不是我们社会进步的写照吗?

相关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