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中纪委监察部的“拍案惊奇”,可以视作对权力腐败的零容忍。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不是你把鲁迅的名字挂起来就是尊重,挂得越多越尊重,而是挂得合适才叫尊重。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浙江“最美现象”系列微访谈,多棱视角,深入剖析。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本网观点 正文

“杭州力量”让生活更有勇气

浙江在线评论员 柳博姗
责任编辑 吴晔
2014年07月09日 11:31:49

更多

  杭州7路公交车爆炸事件已经过去两天了,通过记者的还原,灾难现场的一个一个本可能随着时间模糊掉的声音和面孔渐渐清晰和鲜活起来。

  送水的报刊亭老板、停车灭火的公交车司机、接力砸窗救人的路人、冲到现场的年轻护士,以及之后挽臂献血的热心市民,还有连救10人的年轻记者……灾难当头,杭州城中迸发出的一种力量,让观者振奋:参与灾难救助的每一个人,你们都是好样的!凡人善举的涌动,让人性中的温暖和猝不及防的惊恐,一道定格在了七月五日。

  为什么是杭州?问题并不难答。杭州就是一座有着“正能量”传统的城市,它孕育着、延续着美。近些年来,令人振奋的“杭州力量”更是层出不穷,从“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惊世一托,“最美司机”吴斌的忍痛一刹,到“最美爸爸”黄小荣的勇敢一跃……从沿街商铺、企事业机关开放免费供水点,为在高温下户外劳动者免费提供饮用水和户外休息场所,到景区周围的义务指路人,到西湖免费开放给游人、免费公共自行车的全面推开……生活在杭州城中的人们,将浙江精神中的“向善”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排除有质疑者认为灾难后对众多施救者的报道,是媒体打“感情牌”来掩盖阴暗面。也曾有专家提到,沉浸于“最美”包围的氛围中,容易产生一种“道德完美”的幻觉。毕竟,“恶”没有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但是,在悲剧发生后,记者们奔袭千里,在义乌、在青岛、在甘肃,追逐着纵火者留下的蛛丝马迹,试图拼凑一个“他”。所有人都分外关注的问题:他是谁?心这么黑?记者们希望还原这个人,以期能从中发现个体作“恶”的来源,并且找到扼制和消灭“恶”的能量。

  在一个“老人摔倒”变成段子上了春节晚会的年头,产生悲观的情绪非常自然。但我们也必须牢记,人性中有“善”的一面,它从来就没有被“恶”完全压制住。无论是追问“恶”的来源,还是记录“善”的点滴,都是对人性的追寻。人一旦秉持了“善”,恶行就能够减少一分。因此,无论社会怎样变化,都不应该抛弃善良的天性。

  这一次的“感情牌”来得自然,它是对人性中“正能量”的刻画不是矫饰。当全国各地发生的“冷漠旁观者”的事件,当舆论一再追问“社会怎么了的今天”,公众更需要得到肯定的答案。

  答案就在杭州人自发的行动中。他们展现出的“杭州力量”,让大家明白:本着“人的性命高于一切”的时候,很多犹疑不定将不复存。“善”这种力量,是美丽又纯朴的杭州人对质疑的反击,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次道德确认的过程。与此同时,我们鼓励并支持,及时有力的表彰,街头巷尾的褒扬,共襄善举,让世界和周遭的美好不断前行。

  1932年,陶行知先生曾写到,“只有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贵,人命贵于一切时,中国才站得起来”。

  今天,许多素未谋面、互不相识的人因为对生命的尊重,秉持着内心的善念自发救人的时候,我们应该确信有些精神,不应被质疑,有些行为必须发扬。杭州公交车的火灭了,但灭火的“力量”让大家更有勇气,向着更好的生活迈进。

  系列评论之一 :烈火之下,凡人善举铸“杭州力量”

【专题】“凡人善举铸就杭州力量”主题座谈会

标签:杭州公交放火事件 凡人善举 杭州力量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