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中纪委监察部的“拍案惊奇”,可以视作对权力腐败的零容忍。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不是你把鲁迅的名字挂起来就是尊重,挂得越多越尊重,而是挂得合适才叫尊重。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浙江“最美现象”系列微访谈,多棱视角,深入剖析。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出台“禁令”容易,保证“禁令”不易

燕赵都市报 郭文婧
责任编辑 吴晔
2014年07月16日 10:34:00

更多

  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教育部出台《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划出教师行为的6条红线,并规定“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件要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给予开除处分,并撤销其教师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教育部的此项规定,网上评价两极,一极评价为“史上最严”;另一极则认为依然是“官样文章”。“教师收礼”是教育领域的沉疴之一,加大治理毫无疑问是应该的、紧迫的。但“不看广告看疗效”,我们见过太多的“史上最严”了,也听过无数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了,教育部这次的“教师禁令”能走出以往的尴尬吗?

  “收礼”基本上只发生于教师与学生及家长之间;教师行为的可回报性,披上了“尊师重教”的外衣,只求对孩子负责一点、关照一点,教师也都会给予相应回报。那么,除了极少数的“索要”或者“陷阱”,究竟能“发现”多少起呢?姑且不论“查处”的威慑力,但解决不了“发现”的前提问题,这样的禁令就更多只能起到提醒的作用。

  治病要治根。任何职业伦理的坚守,终极力量都不是“禁令”,而是基于信仰基础上的自律;基于“禁令”基础上的职业伦理建设,基本都是不断降低其“底线门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最光辉的职业”,可即使尝试了“免费师范生”政策,就真的吸引了“最优秀的人才”来当教师吗?现在的教师有多少人具备神圣的职业荣誉感呢?教师真不知道接受“请客送礼”有违职业良心吗?只是现实的无奈导致信仰的缺失所以才“从”了。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哲学之永恒主题与难解之谜,但现代的鲜明特征就是,法律与道德在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各行其道。法律主要解决“禁止”什么的问题,带有强制性;道德主要解决“应该怎样”的问题,带有倡导性。因此,解决路径也就不相同了,“禁止”性的东西交给司法去解决,“倡导”性的东西交给行业自律去解决。行政的权力,天然具有“膨胀、自肥、自我保护”的倾向,注定出台“禁令”容易、保证“禁令”不易。

  说穿了,教师之所以接受“请客送礼”,有两个主要内因,一是教育还没能回到应该做什么的本真,加上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家长不得不请客送礼;二是教师地位的客观重要没有在现实中得到保障,信仰与荣誉感的缺失导致教师接受“请客送礼”见怪不怪。这两个内因不除,再严厉的禁令也难以持久。

  并非不赞成出台类似“禁令”的良善初衷,但教师伦理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这种仅靠行政“禁令”的方式,极可能就是按下一个“葫芦”浮起一个“瓢”,因为这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教育部的类似禁令出台的还少吗?可以往的效果都很难说是成功。这难道不值得评估与反思吗?“禁令”多一个不多,但愿,这次“史上最严”的教师禁令,能够迅速见效,这样也可以为教育领域种种问题的根本治理,赢得宝贵的时间与环境。

标签: 严禁教师收礼设6条红线 职业伦理 尊师重教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