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拍案惊奇与快建笼子

中纪委监察部的“拍案惊奇”,可以视作对权力腐败的零容忍。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纪念鲁迅,更应尊重文化

不是你把鲁迅的名字挂起来就是尊重,挂得越多越尊重,而是挂得合适才叫尊重。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共话最美”微访谈系列

浙江“最美现象”系列微访谈,多棱视角,深入剖析。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准大学生应该体验的“课外生活”

中国青年报 刘昌海
责任编辑 柳博姗
2014年07月24日 15:57:50

更多

  19岁的夏刚,洗过车、进过厂、发过传单,现在又卖起了葡萄。“我觉得年轻啥子都可以尝试,赚点生活费也是好的。”他说,马上要上大学,要花父母很多钱。填完志愿后,他就借来一双箩筐、一根扁担做起了小本生意,不仅赚钱,还学会与人打交道,他坦言自己“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重庆晨报》7月23日)

  夏刚同学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能利用入学前的暑假体验父母的不易、感受赚钱的苦与乐、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值得每一位“准大学生”借鉴。

  如今,一些有钱人家对孩子娇生惯养,家境困难的父母也对孩子穷生富养,使得一些孩子从小把父母当成了提款机,不知道劳动的艰辛、赚钱的不易。大学四年,很多学生就是在用父母的钱享受人生最惬意的时光。他们没有独立生存的尝试,不会体会到幸福来之不易。

  有一次回老家,听母亲说邻居那位上大学的孩子,放假时被父母安排到烧砖的窑厂去打工,结果干了没几天就累趴下不想去了,只挣了一百多块钱。但他的母亲发现,一向花钱大手大脚的儿子,把那一百多块钱一直装在口袋里没花。因为“这些钱挣得太不容易了,舍不得花掉”。

  还有一位毕业后等待入职的大学生,陪父亲一起去收棒子后,写了一篇《我的父亲是一个收棒子的》的网帖,让很多网友“泪奔”,被称为最牛“炫父”帖。大学生有时缺乏对父辈的理解,唯有亲身体验后才感慨良多。

  大学报到带够四年卫生纸的“齐全哥”,开学一周给家里寄回一大包衣服的“快递姐”,他们的形象虽然极端,却也折射了一些大学生缺乏生存能力的现实。不管家境如何,父母都不应该把孩子培养成那种样子。根据沙利美和盖洛普联合作出的一项调查,普通美国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费用,父母平均承担48%,子女平均承担33%,其余为奖学金和亲友资助。也许,美国的大学生表现出比中国的大学生生更自立的形象,原因之一是他们更早地承担起责任。

  国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乏的,就是没有在孩子独立谋生前,给他们尝试和逐步适应独立的机会。对准大学生们来说,学一点课本以外的谋生知识,体会一种在课堂里难以体会到的经验,是他们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标签: 大学生暑期实践 大学生就业难 学生啃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