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 每读一次都有新启发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韩振峰 责任编辑
杜博
2017年02月27日 20:51:05
《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件,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尤其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教育了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并指引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重要成果——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
1848年2月18日-19日,《共产党宣言》在英国伦敦的哈里逊印刷所出版。在这本书正式被介绍到中国来之前,在全球范围内就已经用30多种语言出版了300多种版本。迄今为止,《宣言》已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过1000次以上,成为全球公认的“使用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
《共产党宣言》早期是怎样在我国传播和出版的
在我国近代文献中第一次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的是1899年2月出版的《万国公报》。1899年3月,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第121期上发表了《大同学》第一章《今世景象》一文,该文把马克思称之为“百工领袖”,并引述了《共产党宣言》一书中关于“资产者与无产者”一节中的内容。此后,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办的《新民丛报》、《大公报》上也相继刊登了一些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译文。
但是,在中国真正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还是以孙中山为首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1896年孙中山旅居伦敦时就开始探讨社会主义理论,并知道了马克思。作为孙中山夫人的宋庆龄曾经回忆说:那时“他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也听到了关于列宁和俄国工人革命活动的消息。早在那个时候,社会主义就对他发生了吸引力,他敦促留学生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孙中山开始萌发了社会主义思想,并经常自誉为社会主义者。除孙中山外,其他一些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对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了大量的传播和介绍工作,如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家朱执信、宋教仁等人就都曾在《民报》上撰文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并摘译《共产党宣言》中有关章节的内容。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向海外积极寻求革命理论时,一方面热情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同时又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1919年4月,陈独秀主编的《每周评论》第十六期就发表了比较系统地介绍《共产党宣言》的文章,重点阐释了《宣言》中有关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1919年5月《新青年》还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专号发表了李大钊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作了系统而简明的介绍。李大钊在担任北京《晨报》副刊编辑时,也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并对《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些基本思想进行解读和宣传。
1920年8月,一本封面印有马克思肖像和上端印着“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由马克思、恩格斯合著,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在上海正式公开出版(说明:第一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书名错印成了《共党产宣言》)。《共产党宣言》中译本一问世,立刻在当时的思想界引起极大的反响,广大进步知识分子竞相购买。
深受《共产党宣言》影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共产党宣言》对我国不同层面的知识分子都产生过非常重大的影响,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所以能接受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以此为指导走上革命道路,都是受到了《共产党宣言》一书的影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都有这方面的共同经历和感受。
毛泽东:《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曾两次回忆他在青年时期阅读《共产党宣言》的相关情况。第一次是1936年11月他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第二次是1941年9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对妇女生活调查团成员说:“记得我在一九二○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见毛泽东同志把《共产党宣言》作为指导他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著作。
1939年,毛泽东对陶铸同志的夫人曾志说过:“《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少次。”到了晚年,毛泽东还经常孜孜不倦地阅读大字本的《共产党宣言》。《宣言》作为毛泽东的智慧源泉伴随了毛泽东一生,这也从另一方面折射出《宣言》所具有的永恒价值和魅力。
周恩来:我就把《共产党宣言》当作“贴身伙伴”
其他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是读着《共产党宣言》走上革命道路、进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周恩来在1922年8月旅欧期间,就在《少年》上发表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著名论文。抗战时期,身兼党政军要职的周恩来,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公文包,包内装有《共产党宣言》等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中共中央专门把《共产党宣言》等五本书指定为“干部必读书”,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至今还珍藏着当年周恩来读过的《共产党宣言》,书上留有周恩来的签字。1975年1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对《共产党宣言》中文版本首译者陈望道先生深情地说,当年长征的时候我就把《共产党宣言》当作“贴身伙伴”,如果能找到第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我真想再看一遍。
刘少奇: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共产党是干什么的
《共产党宣言》也是刘少奇的“启蒙老师”。1920年夏秋之际,刘少奇参加了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干部学校。那时,每个学员都发一本《共产党宣言》,并由陈望道给他们讲授。解放后,刘少奇曾回忆说:“那时我还没有参加共产党,我在考虑入不入党的问题。当时我把《共产党宣言》看了又看,看了好几遍……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党,我准不准备献身于这个党所从事的事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同时也准备献身于党的事业。”
朱德:做好这个工作有世界意义
1976年5月18日,成仿吾将重新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转送给朱德委员长,朱委员长看了很高兴。5月21日,朱委员长不顾90高龄亲自来到中央学校成仿吾的住处来看望他,对新译的《宣言》高度称赞,并说“做好这个工作有世界意义。”
邓小平:我的入门老师就是《共产党宣言》
邓小平是在巴黎勤工俭学期间接触到 《共产党宣言》的。正是由于受到了《共产党宣言》的熏陶,他选择了加入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深情地说:我的入门老师就是《共产党宣言》。
总之,《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件,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尤其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教育了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并指引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重要成果——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作者为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标签: 共产党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