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钱江潮评 > 时评头条 正文

【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潮评丨以人民为中心,美好生活看“浙”里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蒋妥
编辑: 车轶婳
2020年09月04日 12:27:33
分享到: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扭住突出民生难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争取早日见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如是强调。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并且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强调的“两个务必”,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论述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进京赶考”,到习近平总书记阐释的“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为人民利益而接力奋斗。正是有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指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在春风浩荡的浙江,民生福祉不仅体现在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各项民生领域的改革正在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构筑更大的梦想空间。

  经济发展惠及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没有充裕的物质基础做后盾,获得感也就如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把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发展经济为持续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以人们普遍关心的就业来看,浙江省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与经济发展的有效联动,2018年末,就业人员总数达到3836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5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1倍,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幅上升至66.9%。就业人数的大幅增长,不仅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让老百姓的手头更宽裕,浙江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连续19年和35年荣膺全国各省(区)第一。

  民生改善持续加码,幸福感更有保障。时光指针拨回到2003年夏天,一位退休教师“跑了7天,为何办不成到药店配药、申请安装水表交费和退订重复报刊三件小事?”的直率发问,在之江大地上引发了一场“群众利益无小事”大讨论,催生了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重大变革。此后十余年,浙江每年拿出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实现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统一,率先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基本实现全民医保;提前5年实现保障性安居工程受益覆盖率达到23%的目标,一个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在乡间绽放;普通高等学校由1978年的20所增至2017年的108所。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数、在校生数分别是1978年的20.7倍和41.8倍;全面推行“双下沉、两提升”,启动县域内医共体改革……真金白银助推民生改善,直接回应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而民生领域各项改革的加速推进,一次次把保障民生推向了新的起点,一次次刷新了浙江儿女的幸福感高度。

  社会治理卓有成效,安全感更可持续。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浙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超越物质需求,对精神文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有所呼,党和政府必有所应。在“枫桥经验”的示范带动下,舟山“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温州“综治八大员”,苍南“五站式工作法”……浙江各地因地制宜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经验,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和谐更加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也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打造出了“浙江样板”。

  时代在发展,把民生小事办好的为民情怀始终如一;社会在进步,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奋进脚步从未停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道时代考题,更是一份庄严责任。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5600万浙江人同呼吸、共命运,凝聚起助推社会发展的磅礴之力,“浙”里的人民必将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标签: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