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钱江潮评 > 时评头条 正文

【地评线】潮评|提速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为助力“双循环”提供强支撑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罗建华
编辑: 陶悦清
2020年09月10日 14:55:43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9月9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

  流通连接生产与消费,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效率和生产效率同等重要,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高效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加快构建中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开放竞争的格局,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流通网络,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和先导性引领作用日益增强。但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造成我国流通领域的发展依然滞后于国际水平,中国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还存在不少堵点亟待打通。从“大流通”视角看,中国的流通体系存在不少堵点。比如,法治化环境与诚信体系不完善,假冒伪劣现象增加了交易成本;比如,全国统一大市场仍面临着一些地方的保护主义壁垒;再比如,尽管不少企业都加快了数字化转型,但大都是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数据孤岛现象严重,等等。凡此种种种,都要求我们着力解决制约流通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全面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

  瞄准堵点,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统一的国内市场,是一个经济大国和强国的“标配”。一直以来,中国的物流成本高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疾,而物流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本次会议提出,要在这个领域发力,就是要把物流成本降下来,能够让负重前行的中国经济更加轻盈,更有活力。同时,全国统一市场的构建也会拉动消费,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为此,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完善流通领域制度规范和标准,加快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强化竞争政策作用。

  破解难点,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物流业作为物的流动的科学管理的行业,它是融合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交通运输是物流发展的基础环节和重要载体。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两业衔接互动的发展格局。但也存在交通运输与物流融合发展不足,部分通道不畅、枢纽衔接不顺、联运链条不通,信息化及企业协同发展水平不高等短板问题,未能有效实现两业融合。为此,要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优化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紧盯痛点,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规模、结构、阶段、布局、体制等密切相关,不同社会经济增长时期决定了商贸流通业中物流和人流的需求量和需求层次。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商贸流通业体制、商品、业态、市场、渠道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推进商贸流通业的市场化进程,是商贸流通体制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来看,我国市场化程度仍有待提高,流通主体之间关联度低,现代化、信息化、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流通业集团化、规模化程度偏低,流通组织结构松散,流通效率较低。为此,要推动商贸流通体制的改革,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加强标准化建设和绿色发展,支持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升级、健康发展。

标签: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