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钱江潮评 > 时评头条 正文

潮评 | 叩开数字变革的愿景发展新时代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蒋来
编辑: 沈韩宇
2021年03月19日 11:19:41
分享到: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随着数字技术井喷发展与迭代升级,第四次工业革命正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正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不久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浙江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现代化”作为“十四五”规划的主基调,而数字赋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路径。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大数据识别、流调溯源、轨迹分析、健康码等精密智控手段各显神通,筑牢基层社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基础防线。在放管服改革中,“最多跑一次”改革、“不见面审批”服务、“机关内跑”、“一件事”等改革创新举措,对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善营商环境、建设“两个健康”先行区等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以数字技术为社会赋能,有助于夯实社会治理的根基,推动实现防风险、保平安、护稳定、促发展、惠民生等目标。对此,我们不妨从数字治理、数字经济、数字专家三个维度推进数字赋能社会发展。

  打造综合集成管理、智能场景应用的“数字治理”新体系。实现数字治理的首要工作是摸清“家底”,熟悉掌握辖区内空间地理信息、人口信息、企业信息等基础治理数据。除了要打破现有基层治理系统内的数据壁垒,还要积极争取政府垂直数据共享,同时要发挥基层的优势,利用人口普查、网格巡查等机会建立治理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回滚、碰撞、冲洗,提升数据底数的准确性。在场景应用的开发上,要厘清各项权责关系,围绕居民所盼、企业所想、基层所需的整体目标,运用数字技术推动政务、服务、治理、执法精准化、智能化、精细化供给,形成制度、主体、行动、技术互相促进的基层治理格局。

  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数字经济”新机遇。从产业数字化的角度来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能为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提高效率、增长效益:工业互联网能使水流生产线变得更“聪明”、更高效;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在虚拟空间完成仿真实验;而线上会议洽谈、直播带货、智能物流更是对现有商业模式全面升级,数字技术能协助各行各业实现流程再造、提质增效。可以说,数字化将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从数字产业化的角度来看,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这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超大规模的市场基础。只有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用好数字这个新的生产要素,通过创业孵化园、产业园区、政策扶植等手段推动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才能将技术优势、规模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培育将技术应用与业务需求相融合的“数字专家”新人才。随着数字化改革进入深水区,过去的浅尝辄止正在被深层次的数字化转型所取代。现实中,很多数字化转型项目在设计之初规划得相当完善,但实施之后效果不尽如人意,最大原因在于设计者只注重技术本身,而没有深入到决策系统中去、理解关键场景转型的需求。这对政府与企业来说都是知易行难,迫切需要有“懂行”的人来一起梳理数字化转型需求,填补传统业务场景与数字技术应用之间的鸿沟。各行各业、各条各线业务迥异、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千差万别,没有长期耕耘且全身心投入其中,不可能发现核心业务的场景化痛点,更没法与需求者在同一频道对话。要做到“懂行”,唯有切身参与,沉浸其中,才有能力将技术应用与业务需求相融合,形成真正转化为具有价值的“实战型”场景化应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数字赋能社会发展,其归根到底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政企协同、上下联动共同厚植肥沃的“数字土壤”,积极培育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数字懂行人”,让“漫步在云端”的数字技术更快融入核心场景,以因应式创新转向主动式改革,最大程度地激发社会发展新动能,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再创佳绩。(蒋来/文)


标签: 数字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