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正文

招生改革不做半拉子工程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知白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5月30日 08:48:00

更多

这种不彻底改革的欺骗性很大,危害性更大。因为一旦被揭穿,会对公众信心造成更大伤害。如何完善中考特长生招生制度改革,不留令公众生疑的空间,值得教育和监管部门深入研究。

  又到中考季,升学竞争牵动着万千家庭。笔者偶遇一位朋友,他正在为孩子报考中考特长生犯愁,因为对心仪的学校作了一连串考察后,全家陷入了迷茫。

  杭州的中考特长生招生制度,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文化科考试,报考不同学校的学生全部参加统考。另一条“腿”是专业科测试,由各个招考学校分别组织。这本是一项旨在增强学校招生自主权、不拘一格录人才的改革举措。然而,令许多家庭感到担忧的又恰恰在这个“两条腿”、“双轨制”。因为,文化科的成绩最低只占总分的30%,专业科的成绩最高却占到70%。但是,几乎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专业科测试,却让一些家长感觉到不确定性。

  比如,杭州市规定,特长生专业科测试“评委应有3人及以上,3人应不能只由本校教师担任”。但是,具体校外评委该是多少,没有明说。也就是说,只要有1人即达到要求。更有许多家长在与学校接触时发现,有的学校的专业科考试评委可能就是招生老师本人。不少家长通过各种门路,在考前与这些评委兼招生老师“接洽”。一些家长坦陈已经去过老师家里。一些老师也声称早确定了意向生源,会对他们“负责”。这不禁令其他家长迷惑,所谓的专业科测试机制,究竟能否避免“萝卜招生”、暗箱操作以及利益输送?又如何确保专业科考试的公正性,不让数年寒窗的学生倒在招生“最后一公里”?

  中国人崇文重教。考生,维系着一个家庭的奋斗方向。每到招生季,万千目光都盯着招生背后的公权力。正因为此,招生环节,往往受到种种考验,甚至会被金钱“公关”。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受贿千万,典型地映射着招生制度不公开、不健全所隐藏的公权力腐败。招生制度,事关社会公平和学生前途,绝对不应该在这个领域留有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应该在制度设计的起点就尽力确保科学完善,不给公众留下担忧和质疑的空间。

  怎样才能杜绝特长生招生中的暗箱操作和利益输送?文化科和专业科的成绩比重如此悬殊是否合理?将特长生招生的权力下放给具体招生学校又是否必要?以浙江文化大省的师资力量,对特长生组织统一的专业测试,应该不难。当然,自主专业测试也不是没有道理。但如果一定要将专业科考试权交给学校,那就一定要在这个环节设置更加具有制约性的制度,使其公开透明、具备公信力。比如,建立完善第三方考试或评估机构,通过第三方机构客观、公正、独立地开展测试评估,为招考的公正提供社会支撑。近年来,中央多次强调用第三方评估促进政府管理方式改革创新。这对招生考试不无借鉴。

  中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对于一些事关公平正义的改革,全社会期待很高。假如说一些改革最初的制度设计就不完善,从而留有缺憾的话,那么更值得防范的则是“伪改革”。由于聚集着众多利益纠葛,一些改革阻力很大,往往上面推一下,下面动一下,上面不推,下面不动。甚至,一些部门只为改革“开个头”,穿件“衣服”,带个“帽子”,打出改革的“旗号”,做出改革的“样子”,实质上仍是换汤不换药。或是另辟“蹊径”,为利益输送留下暗度陈仓的渠道。这种不彻底改革的欺骗性很大,危害性更大。因为一旦被揭穿,会对公众信心造成更大伤害。如何完善中考特长生招生制度改革,不留令公众生疑的空间,值得教育和监管部门深入研究。

标签: 招生;招生制度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05306834642269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