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骑自行车办公的作风之变

  人民日报 亦荣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5年09月22日 05:28:56

更多

  过去一些干部下基层时习惯了坐在车里“察”民情,隔着车窗“看”基层,会议室里“搞”调研,宾馆饭店“解”民忧,形成了所谓的干群间“最后一公里”。这“最后一公里”,表面看是距离,实质是一种隔阂,反映出一些干部缺乏把工作当事业干的责任心,缺乏把群众当亲人的深厚感情。

  报载,西安长安区魏寨街道为干部配备自行车,包村干部每周至少三天待在村里,集中为群众解决养老社保、孩子上学、产业发展等问题,群众对此赞不绝口,认为干部骑自行车为民办事,成了名副其实的“移动办公”。

  骑自行车下乡,甚至以此为“移动办公桌”,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心,打通了干群之间的“最后一公里”,这样的做法值得点赞。毋庸讳言,过去一些干部下基层时习惯了坐在车里“察”民情,隔着车窗“看”基层,会议室里“搞”调研,宾馆饭店“解”民忧,形成了所谓的干群间“最后一公里”。这“最后一公里”,表面看是距离,实质是一种隔阂,反映出一些干部缺乏把工作当事业干的责任心,缺乏把群众当亲人的深厚感情。像魏寨街道这样,把自行车变成“移动办公桌”,真心实意在村里为群众办事,有效地消弭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自行车成了“移动办公桌”,切切实实反映了干部作风的变化。我们常说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勤务员就要放下身段、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带着真情实感到群众中去。要把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将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将温暖送到群众的心窝里。党政干部特别是工作在基层的乡镇街道干部,绝不能待在办公室里等着群众来找、来访。魏寨街道的自行车“移动办公桌”,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干部自身也会在群众中汲取营养,在工作中学到本领,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真正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真正在基层发现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

  自行车成了“移动办公桌”,还是践行“马上就办”的精神、凝神聚力抓落实的一种表现。在基层工作,绝不能为官不为,得过且过,缺乏敢于担当、善于开拓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能谈规划头头是道,表决心斩钉截铁,但没有落实举措,不去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更不能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导致一些好政策落不到实处,见不到实效。魏寨街道的自行车“移动办公桌”,把办公室搬到实践中,给群众带来实惠,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自然得到群众赞赏。

  期盼这种做法能坚持下去;也希望更多的地方能创造类似“移动办公桌”,让群众因此得到更多实惠,形成更广泛的勤政务实。

  (摘编自9月21日《陕西日报》,原题为《期盼更多的“移动办公桌”》)

标签: 作风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