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养老床位更温暖
浙江日报 郭兴华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5年11月09日 08:05:57
应该尽快形成完善多元化的养老模式,让老人能在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多种模式中各取所需。
统计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养老床位从200多万张增加到了近600万张,但其中近50%的床位在闲置,总量供给不足、结构失衡、资源浪费、服务质量不高、护理人员极度短缺的局面并未改变。
数据让人惊奇。因为,多年来养老床位一床难求、排队以待的现象被一再提及。目前,我国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不到25张;在浙江,截至2014年底,有养老床位31.23万张,和老年人口数远远不对等,每百位老人才能争3张床位。由此就不难理解各地“十二五”期间大举建设养老机构的高歌猛进,以至于全国养老床位增长了近三倍。在这样“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养老床位竟还闲置一半,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其实惊奇之后细细追究,这个“供不应求”与“闲置一半”的悖论,正折射出养老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这直观地说明我们的养老床位很可能“摆错了地方”,各地的养老需求、既有设施等存在较大差别,若不问需求、只管建设,只顾着“闷头”增加“数字”,难免会出现不足与闲置并存的结构性失衡,造成本就宝贵的资源白白浪费。
其次,老人缺的不仅仅是床位,更是理想的服务,只有“冷冰冰”的床位供给,却没有“热乎乎”的满意服务,这恐怕是老人入住意愿不高的重要原因。如今,从整体上看,国内养老行业护理人员欠缺、护理水平低下,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且大都没有护理资质,缺乏严格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教育。同时,养老服务缺乏服务标准,没有服务流程和考核机制的问题也尤为突出。
此外,观念问题也必须重视。目前,我国九成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大多数老人认为去养老院是无奈之举,认为住进养老院会“打儿女的脸”。作为儿女,也担心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会遭受“不孝”的风言冷语。加上近年来不断曝出的养老机构虐待老人的丑闻,更让人对养老机构的感觉雪上加霜。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已经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未来将以每年860万人的速度增加;预计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5亿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由此,不难理解为何养老问题会成为“十三五”规划建议的重要方面。解决“中国式养老”的现实问题,弥补“供不应求”的数量缺失仍将是接下来养老建设的主旋律。但同时,既然“不足”与“闲置”的反差已经凸显,我们也要在新增数量的同时针对性地化解这个悖论。
解决养老床位闲置的问题,首先应该确保新增床位的合理性,提前考虑其利用率,从实际的需求出发做好规划,决不能在投资建设中“乱撒胡椒面”。对于入住养老机构意愿不高的地区,可考虑将床位建在社区,或将投入转到居家养老的服务上。一句话,让养老床位摆在最该摆放的地方。
对于已有的床位,则应在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满足老人的服务需求。养老机构必须要更加规范和专业,让老人有更多“家的感觉”。可以期待的是,今后的养老服务真正能实现对服务对象的衣、食、住、行、照料、就医、社交等全方位、现代化、管家式的服务。
更为重要的是,当养老模式跟着需求走,大量闲置现象才能避免。应该尽快形成完善多元化的养老模式,让老人能在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多种模式中各取所需。真正如“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让养老成为老来无忧、老有所乐的有力保障。
标签: 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