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和衣而睡”为什么令人生疑
华商报 杨鹏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5年11月13日 08:55:32
“和衣而睡”,只能算是“和异性开房”中的小概率事件,令人生疑是难免的。
黑龙江庆安县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韩淼,近日被举报与异性宾馆开房。11月12日下午,新京报记者从庆安县人民检察院获悉,经调查认定,韩淼与女同学在宾馆“和衣同床而睡,没有发生男女关系”,已对韩淼作出行政撤职处分。(11月12日《新京报》)
根据此前的报道,今年7月17日晚9时许,韩淼与一女子在酒店共度9小时被举报。举报人系当地政府一内部人士,称开房女子绝非韩淼妻子。要说起来,官员和异性开房的新闻,这两年太常见了,以至于在老百姓会习惯性想到一个热词:通奸。确实,这个词汇已经反复和大大小小的官员产生过交集,所以,当韩淼和异性开房的消息曝出后,某种程度上,舆论已经基于经验先入为主地贴上了“通奸”的标签,只待组织调查结论证实!
但这回调查结论正好和舆论的认定并不完全重合。显然,“和衣而睡没有发生性关系”,这言下之意不就是在说“通奸”不成立吗?而此前举报中出具的房费结算单显示“招待治安大队”,也变成了实际由韩淼在庆安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工作的朋友结算。也就是说,“通奸”不成立,公款消费也不成立。
这样的调查结论,即便百分之百是事实,但说老实话,在“和异性开房”的众多现实案例里,显得太过独具一格。更何况,两人在房间里相处一夜,那是个没有视频的地方,调查者又是凭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不是我们心理阴暗不相信,而是,官方调查结果并没有提供可信的证据和事实,这才是个真问题和大问题。这些年,有些地方似乎和舆论很隔膜,好像根本不知道老百姓也是有记忆力的,也会比较、会甄别,警惕被欺骗,所以,在公共事件里,人们会更相信自己的判断,除非官方能够提供可信的证据。遗憾的是,有些地方并不太在意这个客观事实,似乎是,信不信由你。
就在这两天,据当地官方消息,吉林省蛟河市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郝壮在6楼办公室擦玻璃时意外从窗台坠亡。没有更多信息佐证,人们确实难以相信,在东北已经步入寒冬的日子里,一个公安局长为什么有秘书在场,而非要勤勤恳恳地亲自擦玻璃呢?也就是在今年4月份,山东德州发布消息称,副市长黄金忠从办公楼10楼跌入9楼摔伤,人们就怀疑这不是“跌”而是“跳楼”,没过多久就传出被查的消息,事态的发展又一次坐实了舆论“合理怀疑”的正确性。
不能否认,舆论的猜疑,只是建立在逻辑和事实经验基础之上,更多体现出的只是大概率上的可能性,可是正因为有逻辑,尤其是事实经验的不断支持,虽然不能说舆论每次都猜对了,但猜错的也似乎是少数。所以,在此语境下,“和衣而睡”,只能算是“和异性开房”中的小概率事件,令人生疑是难免的。往大处说,官方须知,当怀疑已成老百姓的“条件反射”,对于每一起公共事件,必须要尽可能详尽、充分地披露相关消息,否则,只会产生无尽的怀疑。
标签: 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