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高水平,给小康一个明媚成色

  浙江日报 王玉宝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5年11月27日 08:26:16

更多

  浙江敢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不是纸上谈兵,是现实基础的反映,也是开拓进取的需要,更是民生福祉的所系。“高水平”所要破解的重点在于:化解创新之殇,提升民生保障,改善生态环境。

  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擘画浙江“十三五”规划,发展的新胜境清晰可见,再接再厉的精气神脱颖而出。通观全会,以一个核心词统领,就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有心人会发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给中国未来五年定下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浙江,则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意味着,浙江的小康标准更高、分量更重。一词之差,因何而来?

  定位于“高水平”,这不是纸上谈兵。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反映了浙江的现实基础,其次彰显了浙江的开拓进取,最后标注了民众的殷切期望。

  浙江的现实基础,要求顺势而为,迈向“高水平”。实际上,小康小康,在浙江已不新鲜。早在2012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就郑重宣布,浙江已基本实现了全面建设惠及浙江省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浙江全面小康指数多年达到95%以上。今年,浙江还要消灭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贫困现象。这是多么可喜的势头!当然,我们的小康,也不是没有薄弱环节。但无论如何,今天的浙江,绝不会泛泛而谈。浙江的“下一城”,只能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浙江的既有之“势”,我们当仁不让!

  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要求开拓进取,迈向“高水平”。长久以来,浙江在各项事业上是个“优等生”。然而,进,无止境。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就对浙江望闻问切、量体裁衣,提出了“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希望浙江在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上更进一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作为总书记,作为曾在浙江工作、为这片土地抛洒汗水的老领导,这个嘱托,我们无法推脱。这不仅是对浙江工作的期许,更饱含对浙江人民的深情。浙江的未来五年,只能迈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此,才不负一个开拓进取的浙江。

  民众的殷切期望,要求不负使命,迈向“高水平”。是的,我们的GDP总量高,人均GDP也不低。要产业有产业,要收入有收入。但这一切,是否就能切实化为小康社会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呢?衡量小康,不能在数字上打转。五年后,老百姓要看:看病难能否缓解,小孩入托入园难能否终结,呼吸的雾霾之痛能否减轻,出行的拥堵之殇能否告别,老人的养老保障水平能否更高?没有高水平的小康,就无法满足民众的这些诉求。

  高水平,固然令人振奋。但高水平,不是口号,不能空洞。未来五年,浙江需要积累沉甸甸的成果,实现显著的变化,才能支撑这个“高水平”。概而言之,综合实力更强,城乡区域更协调,生态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治理体系更完善。

  发展是硬支撑。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得有新境界,综合实力要上新台阶。最大的命题,就是如何化解创新之殇,真正走出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摆脱低小散,摆脱资源驱动模式,在全国都关注的经济转型升级上杀开一条血路,不仅为自身发展再造新优势,更为全国探路。做到这一点,高水平小康,才有了“柴米油盐”的基础。

  百姓感受是王道。“高水平”,要立得住脚,让民众信服,民生保障得提高,生态更要继续改良。全面小康,群众最关心的还是民生和生态,这是体现获得感的两个最重要领域。就业、教育、社保、卫生等领域投入得加大,而且得见成效,向平衡化、全覆盖要公正。生态上,继续强力推进“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治理污染的“药”不仅不能停,更要向空气、土壤等纵深领域推进。

  戮力同心,实干苦干,让我们相约五年后的高水平全面小康!

标签: 小康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