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人的安定与活力决定城市未来

  人民日报 曹鹏程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5年12月18日 08:45:36

更多

  人的自由流动,曾造就了城市过去的辉煌;而人的安定与活力,将决定城市的未来。

  曾有一张网友随拍的照片,让许许多多打拼在他乡的人五味杂陈:在一个城市的地铁上,车厢里明明有很多空位,两个农民工却席地而坐,有人评论说,“坐不下去”的场景,是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的隐喻。

  农民工群体的境遇问题,一直颇受关注。而最近,很多人从一系列全局性的顶层设计中,看到了让农民工“坐得下去”的实质性突破。

  希望和关注,来自即将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1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透露出了未来中国城市工作的基调: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增强城市宜居性、改革完善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说起来,上一次召开“全国城市工作会议”,要追溯到1978年。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城市发展翻天覆地,同时也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今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他们的快乐与痛苦,他们的理想与现实,还需要在全面系统的改革中找到解决之道。

  还是以农民工市民化为例。尽管,很多城市越来越注重对进城务工者的同城服务与人性化管理,但流动人口与“市民待遇”还是有很大距离。济南的一位老年农民工进城多年,“经常听来我这吃炒饼的大学生找工作谈五险一金”,但他在这个城市却是零险零金,“老了以后”就会碰到不少现实问题;一些农民工在城市结婚生子,但孩子却不能在这里参加中考、高考,“一张课桌”的距离,让他陷入了“走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乡村”困境。

  这样的状况,是过去长期“城乡二元结构”遗留下来的。解决起来自然无法一蹴而就。但随着渐进性推动,现在也有望得到根本性改变。《居住证暂行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不仅为公民自由定居平等赋权,更保证了基本公共服务“随人而动”。无论人走到哪里,只要“坐下来”了,就都能享受生育、教育、法律、文体等公共服务,能领驾照、办出入境证件、申请职业资格,这无疑给流动人口扫除了个人发展的基本障碍,也必然能换来更有归属感的新市民。

  城镇化不易,“人的城镇化”尤其难,其中自然也有财政方面的顾虑。不过,任何事情,只要转变思维,也许就能打开思路,找到解决之路。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日前就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由于不能在城市定居,农民工相当一部分干到40岁左右就离开了。这意味着每一个农民工一生在城市的劳动年龄时间比在城市的就业人口少了接近20年。诚如其言,40岁的熟练农民工,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能让他们安居乐业,继续在高生产率部门工作20年,就相当于又“捞”到了20年的人口红利。从这个角度看,解决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有助于缓解人口红利下降带来的不利因素。

  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其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性条件是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农民工的增长速度在下降。2014年外出农民工增长速度只有1.3%,今年上半年的增长速度大约是0.1%。但与此相对的,是流动人口居留稳定性增强,2014年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居住平均时间超过3年以上的占55%,半数以上流动人口都有今后在现居住地长期居留的意愿。可以说,无论对于人,还是对于城,加快农民工市民化都已经到了历史拐点。

  人的自由流动,曾造就了城市过去的辉煌;而人的安定与活力,将决定城市的未来。今年春节,相信很多返乡的农民工,将会跟家人重新考虑新的家庭发展计划,而为政一方者也应该认真学习思考中央对城市工作的新部署,重新审视城市的未来。

标签: 城市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5121830826000772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