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试探民意”可能只是一种自嗨

  深圳新闻网 杨耕身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1月15日 08:34:53

更多

  我犹记得在延迟退休政策讨论开始出现在公众空间时,亦有人称之为“试探”,而且网调所得的反对数据据说高达80%左右,然而谁都知道,到了现在,延退政策已经越来越像是真的了。

  舆论又质疑官方在玩“试探民意”那一套。因为这几日许多媒体都在大谈单双号限行带来的各种好处,就有观察人士猜测,官方这是在以这种方式对民意进行试探。

  我倒不打算对单双号限行问题置以可否,但是说到“试探”二字,却让我不免觉得“民意”仿佛是一种让人敬畏的东西。“试探”嘛,一试之下,民意反响甚好,那么一项新的公共政策就予以推行,如若反之,便不予推行。这样说来,我倒没看出“试探民意”有什么特别不能让人接受的,反而感到了公共行政的谦虚谨慎,政策推行也存在一定对民意的顺从。所以我就不太能理解,“试探民意”何以成为一种批评或质疑的说法了呢?

  真相其实是,官方从来没想要“试探”,那些被人误以为是的“试探民意”,实质是一种舆论准备。以某个城市宣传单双号限行的好处而言,这个意思就是说,“诸位有车一族听好了,单双号限行就要开始了”。它显然不会说,“亲,你认为单双号限行好不好?如果好,咱就限,如果不好,咱就不限。”所以将其判定为“试探民意”,还是太善良了。有谁不信的,咱们尽可以打上两块钱的赌。

  许多曾经被视为“试探民意”的做法,最终都被证明其实质就是一种舆论准备,是一种提前告知,而所以那些曾经被认为处于两可之间的“吹风”,后来都变成了真的。在这其中,一些房地产政策可谓最具有代表意义。除此之外,我犹记得在延迟退休政策讨论开始出现在公众空间时,亦有人称之为“试探”,而且网调所得的反对数据据说高达80%左右,然而谁都知道,到了现在,延退政策已经越来越像是真的了。

  我理解那些连“试探民意”都会感到愤怒的人们,那是因为即使只是“试探”,那也透着对民意的不尊重,更透出公共政策制订存在一种偷偷摸摸的心理。但我总觉得这未免有些小瞧了行政的意志。因为在一些政策制订者那里,何曾将民意看在眼里,又何曾以某种行政智慧来对待民意向背。政策制订但凡一念既起,他们总是要一力推行的,真正可谓是“虽千万人吾往矣”。因此,没有民意,只有舆论;没有试探,只是铺垫。不如此理解则不足以理解权力之霸蛮。

  试探也好,无视也好,民意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但归根到底,对民意的尊重不是可以靠行政权力的自觉就能实现的。从这个角度说,一些媒体观察人士对于“试探民意”的自以为是,充其量只是民意的自嗨,并不表明民意真的被敬畏。大概也只有真正弄清楚在公共政策制订过程中,民意所占的分量,民意才可能有更严正的诉求以及更大的作为,才可能真正让一切公共权力可以“听令于正当民意”。

标签: 民意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