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作不能只是“领导说了算”
长江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2月24日 13:38:20
城市工作不能只站在某个领导个人或者利益小团体的角度,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的意志,必须坚持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原则。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去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37年后重新启动,密切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新动向,《意见》有针对性地作出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的部署,是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细化和落实,具体地展现了未来中国城市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我国城市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波澜壮阔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瞩目成就,也积累了一些问题,集中反映为城市发展建设以谁为中心。很多城市确实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观感上,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秩序上,违法建设、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加重;利益上,“圈地”式的建设开发模式不断在城市中切分公共空间,形成一个个小环境、小集团,城市条块分割,不客气地说,大面积的空间出现私人化特征。
《意见》是未来城市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很多解读集中在拆除围墙上。拆除围墙,本意是让城市空间开放,让更多资源公共化,得到有效利用,为城市生活者普遍利用。让城市不再条块分割,有更多的“毛细血管”,不再鼓励粗放的规模扩张,提倡具体精细的城市空间质量,关照的不是集团利益,而是每一个普通个体在城市生存中的感受。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未来的城市规划工作,不允许大笔挥舞,需要精雕细刻,考验城市主政者对人民细微需求的体察与呵护。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城市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明确了城市的人民属性。人民属性不抽象,但需要在城市生活中去近身感受。街区制,“毛细血管”,在走街串巷时,才能体会那份日常生活出行时的细腻心情。规划者如椽巨笔,改变的是万千人民的生活方式,更注重品质的规划设计,必须对民意民情有更深的敬畏之心。归根结底,要看人民能不能在城市发展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是正本清源的工作。
城市工作是十分专业的,诸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对理论和技术水平有很高要求,需要尊重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城市工作也是非常复杂的,每一项决策、每一个项目和工程,都会影响到许多人的生活,涉及地方、企业和不同人群的多方利益;但归根结底,城市发展为人民。在这个意义上,城市工作不能只站在某个领导个人或者利益小团体的角度,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的意志,必须坚持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原则,在操作上要十分谨慎、细致,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微观层面做出充分的考虑,最大限度地服务大局,体现出城市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属性。
标签: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