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守护好“大数据”的时代价值

  人民日报 汪志球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3月01日 07:50:36

更多

  如何在充分开发大数据经济价值的同时,保护重要的社会价值,包括保护公民个人数据权利以及保护弱势群体的交易机会,是立法和实践中需要小心翼翼去平衡的问题。

  许多人可能都没想过,地处西南边陲的贵州会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镇;更没想到,中国第一部大数据地方法规在这里破冰。日前通过的《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于3月1日正式实施。

  在缺少上位法的情况下,贵州秉持着科学立法和急用先立的原则,率先为大数据立法探路,不仅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甚至有了超越法律内容本身的意义。我们知道,大数据的发展一开始就面临着法律滞后的风险。大数据被人们誉为“21世纪的石油”,蕴含的潜力无限、发展势头不可阻挡,然而,如何在充分开发大数据经济价值的同时,保护重要的社会价值,包括保护公民个人数据权利以及保护弱势群体的交易机会,则是立法和实践中都需要小心翼翼去平衡的问题。

  贵州成为在大数据立法方面第一个吃螃蟹的省份,不是为了抢头彩,而是希望在产业发展之初就同步导入法治轨道。近年来,贵州在大数据的产业布局上先行一步,创建了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建设了首个省级政府数据云系统平台,率先成立大数据交易所,并举办“数博会”等。产业发展的风生水起,呼唤立法的跟进。

  业内人士或许有些遗憾,这部地方性法规回避了大数据交易以及数据权属等敏感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或许体现了立法的审慎原则。一方面,鉴于目前产业发展方向仍不清晰,国内相关研究还不成熟,立法不宜在实践前面走得太远。同时,在这种涉及重大利益关切、饱含争议的原则性问题上,由地方立法寻求突破未必是好的路径选择。事实上,这种意识到的“缺陷”,反而可能在实践层面为产业成长提供转圜余地:既不会过度压制带有创新性的探索,又不至于对可能有的道德风险失去警惕。

  大数据立法的要旨,是在技术利用与非经济价值的保护之间取得平衡。从国内的发展环境和现状来看,基础信息的匮乏和公民权利的保护,都是弱项。二者共同的障碍,是政府信息公开不畅。从这个意义上讲,该条例用近一半篇幅来引导县级以上政府支持发展大数据产业,明确将大数据纳入地方经济社会规划,抓住了大数据行业发展的痛点。

  这部法规的亮点,不只是占据发展制高点的主动作为意识、保障公民数据权利的前瞻意识,更在于全力推进数据开放的共享意识。专门引入的公共数据开放负面清单制度、一些细节丰满的规定,让“公开是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不再只是看上去很美。比如,依法不能向社会开放的公共数据、目录应当向社会公布。公开的公共数据、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与快速发展的实践相比,尽快在制度架构方面补足短板,显然是必要的。它不仅有经济意义上的价值,还能拓展社会的包容性,让更多人从各个层面分享技术进步的成果。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增进社会福祉提供了“看不到边”的机会。把握这个历史机遇的同时,不能忘却应该守护的社会价值。惟有勇立于潮头、在平衡中前进,才能最大限度释放大数据带来的时代新动能。

  (作者为本报贵州分社记者)

标签: 大数据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