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干部召回”目前更像一个噱头

  深圳新闻网 汤嘉琛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3月04日 14:03:51

更多

  稍稍对体制内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尽管“干部召回”的说法比较唬人,但这种封闭式培训在大多数时候只是走一走过场。

  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整治“慵懒散慢浮腐”等问题,云南省砚山县今年初启动了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日常监督、民主测评、组织评价,砚山县近日决定对全县36名不胜任现职干部“回炉再造”。在“召回”公告中,砚山县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县发改局副局长等人赫然在列。

  砚山县的“干部召回”探索,在网上收获了不少好评。大家点赞的理由大同小异,无非是说此举让中央要求的“干部能上能下”有了具体抓手和操作办法,对那些不思进取、慵懒散漫、不作为的干部具有震慑效果。但我想给那些点赞者泼点冷水——就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所谓“干部召回”制度只不过是一个噱头。

  检索新闻报道,“干部召回”制度源于贵州黔西南州2014年推出的一项吏治探索。黔西南州的创举曾引起中组部注意,并登上《新闻联播》头条。除云南砚山县外,青海海东、湖北黄石也都有过类似举措。只不过,与我们熟知的商品召回制度不同,植根官本位土壤中的“干部召回”制度,很难真正做到“伤筋动骨”。

  目前声称已推行“干部召回”的几个地方,所谓的“回炉再造”更像一种“休假式召回”。比如,贵州对被“召回”干部的处置方式是为期4天的封闭式培训,包括学习党规党纪、观看主题电影等;湖北黄石的做法是要求相关干部参加集中训导班学习并追踪检查,学习方式包括专题授课、警示教育、反思自学等。

  稍稍对体制内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尽管“干部召回”的说法比较唬人,但这种封闭式培训在大多数时候只是走一走过场。被“召回”的干部一般也都没犯什么大事,大家聚在一起上上课、学学文件、写写材料,一般都能通过考评。正因如此,完全不排除某些地方干部会把这种培训当作一种休息、交际的机会。

  推进“干部召回”制度,看上去是贯彻落实中央的文件精神,写进各种汇报材料也会比较好看,但真效如何却很难说。以最早实行“干部召回”制度的贵州黔西南州为例,一年内共“召回”1900多名干部,但最终绝大多数都在集训后回到原单位,仅36人被辞退——这些人应该都无要职,因为没听说啥“大新闻”。

  我们不妨设想这样一种情形:某干部因慵懒散奢或其他原因被“召回”,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几天封闭式培训后,顺利地通过考评,回到原单位继续担任原职或职务微调。这段被“召回”的记录会在他的履历有任何体现吗?答案不言自明。“干部召回”会变成一种类似“过家家”的官场游戏。

  当然,以上判断仅仅基于目前已有的信息。或许未来有一天,“干部召回”制度会成为中央力推的一种吏治举措,产生切切实实的震慑力和约束力。我们乐见这一场景的出现,但当前最务实的建议是:一些地方如果真要推行“干部召回”制度,就必须让被“召回”的干部真正感到“肉疼”,否则,还不如别玩这个噱头。

标签: 召回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