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地方谈] 用改革获得感激荡两会好声音
人民网 理观
责任编辑
王艺
2016年03月04日 14:03:51
征程新启,梦想涌动。每一个声音都应该倾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建基于最大公约数,也才能不辜负百姓的满怀期待。
用百姓关切来呈现问题,是在两会平台上反映民意的直接体现。以近期人民网展开的两会热门话题调查为例,排在前三的分别是“社会保障”“居民收入”“医疗改革”。不难发现,民生问题是关乎广大群众发展权利和福祉利益的核心。换言之,老百姓能不能从改革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才是真问题。
何为老百姓的获得感?这一方面与他们的生活感受息息相关——收入能不能提高、食药品会不会安全、物价是不是稳定、就业压力可否减轻、创业创新阻力有没有降低……从某种意义上说,群众对生活的满意度与对改革的获得感成正比。另一方面与党和国家治国理政新实践的成就密切相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80元、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比2010年提高1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扩大到100个、新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新740万套……十八大以来,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地反映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内涵。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面对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发展任务,啃硬骨头在所难免,应对各类挑战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6000万留守儿童、1800万左右的城镇低保人口、1.3亿多65岁以上的老年人、2亿多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900多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一系列数字背后是民生,民生关切背后是能不能践行好“以人民为中心”的主线。不管是长远的战略规划,还是眼前的发展目标,离开“民之所需、民之所向”,就谈不上改革有含金量、群众有获得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这是对各级政府的要求,更是对代表委员的要求。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绩已让新起点的基础更扎实,所以开好局、立好言则至关重要。“十三五”规划关乎这个国家和百姓未来五年乃正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代表委员调研深入不深入、联系群众密切不密切、议案提案质量好不好、履职能力与参政议政水平高不高,都影响着规划制定的科学性、民意汲取的充分度。“为民代言”,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智慧。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发展的信心、改革的决心要用行动来检验,没有落实的蓝图就如一纸画卷,看起来很美,却于百姓福祉无益、于国家发展无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强调的,深入扎实抓好改革落实工作,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实际工作中,有些地方把改革之举落实到位,有了成效,百姓得利,政府得心;有些地方还在改革文件上转圈圈,要么“通知落实通知”,要么“中梗阻”与“改革空转”并存,百姓急得团团转,干部就是不紧不慢。显然,改革政策指向哪里,落到实处的重任就该跟到哪里,老百姓也会多些满意、少些抱怨。
征程新启,梦想涌动。每一个声音都应该倾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建基于最大公约数,也才能不辜负百姓的满怀期待。
标签: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