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委员炮轰“文学博士写不好文章”能警醒中文教育吗?

  人民网 戴先任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3月07日 10:15:29

更多

  加大中文教育、加强经典传承,让阅读成为国民的自觉习惯,这样才能让国人拥有共同的情感、价值与审美认同,进而加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有的文学博士竟然连文章都写不好,更别说文采斐然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说,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中文教育不足,呼吁教育部门尽快提升中文教育在学校课程设置中的比重。(3月6日新华社)

   说文学博士竟然连文章还写不好,这话要是出自一般的人口中,会被人认为是在信口雌黄,是在危言耸听。只是,这话出自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委员之口,那是绝对的专家灼见,而且他也听到不少教育界同仁们如此抱怨过。

  陈众议委员曝光的“文学博士连文章都写不好”问题,相当于是在说法学博士是个法盲,在说经济学博士不懂经济。文学博士连写好文章的基本功底都欠缺,那他又是怎么能一路过关斩将拿下博士学位的?这岂不是显得我们的高等教育实在是太滑稽而荒谬了吗?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不断曝出有论文抄袭等学术不诚信现象,就算这些文学博士并没有此类学术不诚信行为,那他们的文学博士学位是如何得来的?文学博士学位的门槛是否太低?是否因为中文教育的式微,而对文学博士的要求降格以求,从而“矮子里面挑将军”?但文学博士连文章也写不好,这实在是中文教育的悲哀。

  “文学博士连文章都写不好”,更多表现的是当下中文发展的一种困境。当文学博士也写不好文章,那普通人的中文功底则会更令人担忧。在现行教育体制之下,教育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学生们懂得死记硬背,懂得“读死书”,他们能考取不错的成绩,但这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他们不去读也不会读经典名著;而教育重视中文教育反倒不如英文教育;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人沉溺于碎片化的浅阅读中,失去了对经典名著的阅读能力与欣赏水平。

  另外,在教育功利化社会,人们已经变得越来越功利而浮躁。看经典名著不能给人带来利益,就弃之如敝履。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多爱看看诸如“成功学”、鸡汤文等等,而不愿意花时间去读经典,人们的精神追求变得娱乐化、肤浅化、功利化,甚至高雅的精神追求,反倒在人们眼中变得不可理解,甚至是一种迂腐行为。就算是本以文学为专业的文学博士,也变得“三心二意”了,也不能沉潜下来研究学问,弄通中文,他们也浮躁起来,丢弃了本应坚守的中文阵地,反正学位了也容易混到手,以至闹出连写好文章的功底都不具备的大笑话。

  陈众议委员的建议,就显得很有必要,提升中文教育在学校课程设置中的比重,也确实相当重要而紧迫。加大中文教育、加强经典传承,让阅读成为国民的自觉习惯,这样才能让国人拥有共同的情感、价值与审美认同,进而加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国家软实力。也要看到,要能达到这一目的,并非易事,这需要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善,需要整个考试评价体系的改变,需要学校、教育部门严格把关,尽好职责等等,应该一步步地来达到这一目标,但起码应该先让文学博士更像文学博士一些吧,比如对于连文章也写不好的人,是不是不应该授予他文学博士的学位呢?

标签: 博士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