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正好,步步归
浙江日报 蒋卫阳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3月10日 08:51:40
浙江是浙商永远的家,浙商的根永远在浙江。从当前来说,我们要按照“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要求,把准“变革求胜、创新致胜”的时代脉搏,大力加强有效供给,着力培养新生代浙商,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为推动浙江发展继续走在前列作出新贡献。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作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招——浙商回归,眼下正迎来春光明媚的时刻。
正在进行中的全国两会上,“浙商回归”一词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一起,成为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审议和讨论中频频出现的热词,它们为绿色发展、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提供了新鲜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两会是一个重要窗口,从中可以看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爬坡过坎需要定力,也需要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于浙江来说,通过近年来坚定不移地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经济转型已经找到了跑道、见到了曙光。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干好“一三五”的关键之年。如何切实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而浙商回归无疑是扩大有效投资的一个重要抓手。
吸引在外闯荡的广大浙商回家乡投资创业,反哺家乡建设,共享家乡发展成果,不仅具有强大的现实可能性,而且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民营经济是浙江发展的生力军,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获得了跨越式发展。2003年省委提出的“八八战略”,第一条便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年来,浙江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认真续写“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民营经济为浙江贡献了60%的税收,70%的GDP,80%的出口和90%的就业。目前,有600多万名浙商分布在省外各个角落,还有200多万名浙商活跃在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天下浙商是浙江多年发展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也是浙江面向未来的重要战略依托。
为吸引更多有竞争力的投资主体,“十二五”开局后,省委、省政府奏响了“浙商回归”乐章。浙江日新月异的投资环境,也让更多的海内外浙商“心有戚戚焉”。近年来,我省在打好转型升级“外形拳”的同时,还注重使出各招“内形拳”强筋壮骨。君不见一条条昔日的黑臭河,焕发了新的容颜;一座座违法建筑,正消失得无影无踪……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浙江向世人展示出坚强的决心和担当精神。
与之相映成辉的是,我省不断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优化投资环境,综合施策亲商安商,吸引在外闯荡的浙商回浙江投资创业。可以这样说,浙江的投资环境的魅力一天比一天强。去年10月召开的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就是一个明证。在那次大会上传出一个共同的声音:浙商回归,首选实业。大会期间,60个浙商回归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额达1111亿元。
一个个浙商回归大项目落地的背后,是浙江伸出的培育七大万亿产业和创意产业、特色小镇的“橄榄枝”。它们体现了浙江产业创新引领转型升级的路线图,回归后的浙商将在此找到自己的新空间。浙商回归这招拳法将带来更多的替代效应,淘汰“低小散”过剩落后产能,为高精尖项目腾出更大发展空间,发力总部经济,占据“微笑曲线”的两端。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时,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强调“三个没有变”,释放出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信号,这对广大海内外浙商是一个巨大鼓舞。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亲”“清”两个字,也如同春风化雨,滋润了广大浙商的心田。
浙江是浙商永远的家,浙商的根永远在浙江。从当前来说,我们要按照“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要求,把准“变革求胜、创新致胜”的时代脉搏,大力加强有效供给,着力培养新生代浙商,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为推动浙江发展继续走在前列作出新贡献。
“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是眼下自然界的美景,它表征的又何尝不是广大浙商回归的心愿呢?
标签: 浙商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