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把大写的“人”字刻入城市规划者心里

人民网  人民网 朱晶晶
责任编辑 胡芸
2016年03月12日 09:19:35

更多

要答好新型城镇化这道命题,需要一个核心的思维逻辑来贯穿整体,那就是——以人为本。

  改革春风30年,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城镇化进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造城”之风席卷大江南北。但是,在转型期语境下,城镇化遇到了新形势、新问题。一边是城镇化建设热火朝天,一边是城门高耸、楼宇空置;一边是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不堪重负、城市病蔓延,一边是农村"空心化”问题凸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独守乡愁。城市为谁造?怎么造?怎样管?...这一连串的时代命题考验着执政者的能力、勇气与智慧。

  城镇化面临的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既有规划不足,也有管理不力,既需要健全体制机制,也需要修葺世道人心。要答好新型城镇化这道命题,需要一个核心的思维逻辑来贯穿整体,那就是——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城镇化。上至中央的顶层设计,下至基层的具体实践,无论前期的规划,还是后期的管理,也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完善,还是体制机制的跟进,也无论是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短板的补充,还是进城人流素质的提高、价值观的塑造,说到底是为"人”解决问题、解决"人”的问题。新型城镇化下的城镇建设,应该时时抓住"以人为本”的主线思维,处处体现人文关怀。

  首先,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问计于民。"民之所望,施之所向”,要做到"建人民所需所想之城”,关键在于规划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做到开门建城。当前,各地出现"滥造”"乱造”的现象,有些楼宇空置成了"鬼城”,有些铺张浪费成了"面子城”,有些设施不全、交通不畅,成了"闹心城”。这些现象背后,折射的不仅有把"造城”当成"私绩”的官僚主义,也有互相攀比、奢靡浪费的不正之风。要将城市建设回归到"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本位,"造城”前必须公开城市规划建设信息、充分调研民意,尊重民意、汲取民智,让民众参与到"造城”当中来。

  其次,要在体制机制建设中贴心为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的城镇化归根结底是要让进城农民变市民。城市建设不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也应当有配套体制机制的跟进。进城了,农村的地怎么办?家里的人怎么办?孩子教育怎么办?老人看病怎么办?...这一系列的问号得不到切实解答,农民如何安心变市民?当前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教育、医疗等一系列改革的破冰,释放了一连串民生红利。但要想让这些改革红利真正落实到民众手中,需打通基层实践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基层党员干部时刻把"人”字写在心里,执政为民、勤政为民,贴心为人民服务,才能更好地推进人的城镇化。

  再者,要在城市价值观建设中立行塑民。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城市病,既有资金、规划、机制等方面的"外”伤,也有道德素质底下、价值观扭曲等方面的"内”伤。试想,如果人人遵守规则,城市拥挤是否能得到缓解,如果人人乐善好施,城市是否会少几分冰冷多几分温情。"风成于上,俗化于下”,良好的社会风尚,离不开宣传教育,但更应当抓住党员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以反"四风”运动、反腐败斗争为契机,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倡导清新的社会风气,营造没有"雾霾”"天蓝气爽”的城市生活生态,让城市生活更加祥和安宁。

  改革攻坚路,悠悠中国梦。只有把大写的"人”字镌刻到每一位执政着的心里,认真做好城市建设从规划到管理的每一个"浮萍之末”,将民本思维贯穿始终,让人文关怀直抵人心,才能让更多人拥有一个有温度的市民梦、中国梦!

标签: 城镇化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