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勿用性别歧视来矫正教师男女比例

红网  红网评论员 谢彤钰
责任编辑 杨静涛
2016年03月13日 08:56:38

更多

从《福建省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办法(试行)》的培养方案中“免学费、包就业、免试读硕士”的承诺可以看到,“求男若渴”之心几乎将教师入业水准降低到了零门槛。但笔者不禁要问:实施男性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真的能从根本上解决男教师稀缺问题吗?

  《中国青年报》3月12日报道称,江苏一幼儿园全园无男厕所,原因是园中没有男职工。新闻中苏州教育局局长表示关心,并呼吁男性加入幼师行列。但2010年起江苏省实施的"男幼师免费培养计划”以及2015年福建省出台的"首次实行师范男生免费教育”政策,难免令人觉得这类政策看似是矫正性别失衡,实际却是一种光明正大的性别歧视。

  从《福建省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办法(试行)》的培养方案中"免学费、包就业、免试读硕士”的承诺可以看到,"求男若渴”之心几乎将教师入业水准降低到了零门槛。但笔者不禁要问:实施男性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真的能从根本上解决男教师稀缺问题吗?

  社会救济残疾人、学校帮扶贫困生,之所以不会引起非议,因为受助者的弱势地位确实需要政策为之倾斜。而相比之下,笔者认为,男教师稀缺的本质并不在于男性在师范专业中没有平等的发展机会,所以把男性当做教师行业的弱势群体、以政策来缓解"男教师危机”并不必要。相关政策不仅无助于解决"男教师危机”,反而会在男性依然占据优势的职场中加剧"重男轻女”的思想。

  另外,男性不愿意报考师范的重要原因,是近年来教师地位与薪金水平的下滑。换言之,男性不喜欢做老师,不是因为就业门槛高,而是男性"不屑于”做教师。众所周知,中小学教师普遍待遇偏低、职业发展受限、工作时长无法保证,这份辛苦又没"钱”途的职业,自然不会赢得传统观念中需要"养家糊口”的男性青睐。

  2012年10月15日,教育部在回应"高招性别歧视”时曾明确三类专业可划男女比例:"与特定职业要求紧密相关、且职业对男女比例有要求的专业,如军事、国防、公共安全类专业;从保护女性的角度,适当限制女性报考的专业,如航海、采矿等专业;个别招生数量有限且社会需求有一定的性别均衡要求的专业,包括部分非通用语种专业、播音主持专业等。”其中并不包括师范专业。

  况且,据《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基础教育(含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女教师所占比例为52.93%,在总数上男性比例只略低于女性。而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性别比例的城乡差异较大,城市女教师比例高达79.39%,直追发达国家。由此可见,"男教师危机”之"危”并不在于数量上失衡,而在于城乡间的差距。

  联合国曾提出"性别赋权指数”这一概念,即不能只看从业人数的性别比例,而要看中高层管理者中女性人数有没有达到半数。很多女教师都会面临"职业发展玻璃天花板”的现实困境。试问:一线女教师晋升校长或其他中高层管理者的几率有多大?。

  合理解决"男教师危机”,首先亟需改善教师的职业待遇和发展前景——教育业分属服务业,有理由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分享市场经济增长的成果;其次,务必要提高男教师的社会认可度,尤其是要社会上消除对男性从事幼师行业的偏见。总之,任何政策都不应该以性别歧视作为途径去实现最终的目的,"以政策调性别”的做法只会让偏见愈演愈烈。

标签: 性别歧视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