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乡土自信,从何而来

  浙江日报 邓国芳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3月14日 07:13:39

更多

  未来的乡村,会是什么模样?程蔚东委员说:“当有文化、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人,对农村倾注热情,当农民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时,相信乡村繁荣就在眼前。”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美丽宜居乡村的模样,也是美丽中国的根基。

  全国两会上,每当谈论到乡村时,代表委员们的心,就会变得柔软起来。

  柔软,因为情感所系。那是很多人的老家,乡愁,在异乡的梦里萦绕;那是很多人的向往,农夫、山泉、有点田,生活恬淡而美好;那是很多人的追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乡村已成投资热土。

  以下三段柔软的话语,分别来自3名住浙全国政协委员。

  乡土自信,源自东方美学

  “在浙江,民宿经济方兴未艾,乡村生活成为一种新的潮流。‘民宿’的核心特征在于‘民’:‘筑’应凸现地域自然风光的‘源色’,‘宿’应展现历史民俗文化的‘缘色’,‘食’应体现农村生产果实的‘原色’。如此,民宿才会更具生命力。”

  这段话,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吴海燕说的。在她看来,中国古人一直延续和传承着“茶米为食,丝麻为衣,竹陶为用,林泉为居”的生活方式。东方美学的诗性与生活的自信,如今已深刻影响着世界。而在倡导工匠精神、做强中国制造、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必须找回中国人生活的美学,唤醒中国人的设计自信。”

  多年来,吴海燕委员一直在探寻,如何让“茶米丝竹”的生活方式在当代诗意回归。她想到了浙江的美丽乡村,想到了如火如荼的民宿。“我们的农民,更应成为民宿的主角,自信自强地表达城市所没有的特色。”她说。

  吴海燕委员建议,根据东方美学的基本精神,民宿的建设,要营造慢生活的节奏氛围、自然清静的生活环境、朴素简单的人际关系,使得人们能随时回归原有的生活状态。只有将东方美学与民宿文化相融,会让浙江的民宿拥有自己的灵魂,让美丽乡村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

  乡土自信,源自质朴人心

  “近乡情更怯,对老家,我们的目光,总是格外挑剔的。这是因为,记忆太深刻,感情很浓烈,期许亦很多。十余年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我的老家迎来美丽蝶变。更希望未来从风景到人心,属于乡村的美好气质,都能展露出来。”

  这段话,是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说的。在陈小平委员的心里,浙江农村的老家,是雪夜里的一首诗。

  陈小平委员认为,质朴向善的美好人心,是乡村老家最能打动人心的特质。他建议,我们在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挖掘乡村历史文脉,延续美好传统,重塑美好乡风,“这是乡村的核心气质。”

  2014年,浙江省开展“我们的家训——浙江百姓重家风”和好家风建设活动。全省有近400万户家庭积极参与好家风建设活动,100万户家庭新立家训。质朴向善的人心,源于农耕文明的传承,更需要今天的挖掘、传承和延续。3月7日,浙产动漫片《郑义门》正式登陆央视,上演家规的经典故事,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九百年来无贪墨,“江南第一家”浦江郑氏家族的故事涤荡人心,令浙江人民倍感自豪。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种美好的乡风,就是美丽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乡土自信,源自美好回归

  “今天,浙江的美丽乡村已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回归。当他们把资本、智力和精力融注到农村时,把更多现代文明带到农民面前时,原本落后贫困的乡村,就会变得生机勃勃,充满自信。”

  这段话,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程蔚东说的。3月11日,新闻出版界的委员们,从热议“全民阅读”开始,到讨论“乡村复兴”结束。未来的乡村,该是什么模样,委员们充满了期待。

  在浙南地区的山水间恣意行走,寻找创作灵感,程蔚东委员遇到了一幅曾让他动容的生活图景:在永嘉,那些并不热衷子承父业的“富二代”,把更多的资本、精力和智慧,投入到偏远却清丽的乡村,在那里寻找不一样的人生。

  破旧不堪的老房子,经过他们的巧妙构思和设计,变身为舒适宜居的民宿;原本无人问津的土特产,在他们的包装和经营下,变成炙手可热的产品,通过电子商务走出深山;共同居住生活的村民,成为他们的好伙伴、好搭档,共同迈向新生活。

  未来的乡村,会是什么模样?程蔚东委员说:“当有文化、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人,对农村倾注热情,当农民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时,相信乡村繁荣就在眼前。”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

标签: 乡土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