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中国老师还没学会走心地讲课

北京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 马建红
责任编辑 金晨
2016年03月19日 09:40:38

更多

反观我们的课堂,有灌输而无思考和互动;会场上,有报告而无文采和激情,听众只好走神而不能走心。

  反观我们的课堂,有灌输而无思考和互动;会场上,有报告而无文采和激情,听众只好走神而不能走心。

      经常听一些学生抱怨,说某某老师的课讲得枯燥乏味;网络上也常能看到一些有关会风的报道,主席台上的人卖力地讲,会场上的人则睡过去一大片。遇到有点儿脾气又有些权力的主讲人就会很生气,然后后果可能很严重。面对这种情况,老师或领导不应只是一味地苛责别人,而是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讲课方式有问题,是不是讲话内容太空洞?近日读《孙中山演讲录》,除了对这位伟人的思想有了新的理解外,对他的演讲才能也多有赏识,这倒是以前没注意过的,所谓读书的"常读常新”,大概即指此吧。

  对于一生以革命为志业的孙中山来说,曾经有一段时间认为革命已然成功或基本成功了。1912年4月1日,在宣布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孙中山在南京同盟会会员的饯别会上发表演说,认为"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也即以三民主义为目标的革命,至少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至于以民生主义为核心的社会革命,也只需在平均地权和大兴实业方面下功夫即可。

  当然,孙中山先生的这种信念并未持续多久,很快他就发现,革命的成功并不像用中华民国的名号取代大清国号这么简单。所以,除了从事"行动中”的革命外,他更多的是在各种场合抓住各种机会面向各种群体,不厌其详地解读和宣传他的革命理想、目标和手段,希望通过"劝”说,使世人了解并践行他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

  然而在他宣传这些理论的初期,却是连名牌大学的法学博士都不容易弄懂的。比如五权宪法,是由孙中山先生结合西方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和中国传统的弹劾、考试两权而自创的。在演讲录中,孙中山就不止一次地谈到他和后来在民国时期执法学界、法律界之牛耳的王宠惠解读五权宪法的事,说王博士虽然在花了两个星期之后弄通了他的五权宪法,但在考察完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之后,却又觉得五权宪法在中国行不通了。法学博士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久居专制之下的普通民众呢。对于此种状况,孙中山先生倒是抱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五权宪法"现在虽然没有人懂得,年深月久,数百年或数千年以后,将来总有实行的时候。”而宣传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利器。不久之后,依据五权宪法的设计组织的南京国民政府,就变成了实现其革命理想的载体而逐步地深入社会,走向民间。

  孙中山先生将一种曾经连法学博士都不容易弄懂的曲高和寡的理论,变成一种妇孺皆知的"常识”,他的演讲起了重要作用。

  从该书辑录的内容来看,孙中山先生演讲的对象有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党员;有军人,有商人,有银行家,有学生,有普通市民,有外侨,有国际友人;演讲的场合有欢迎会,有饯别会,有开学典礼,有毕业典礼,可谓五花八门。然而,面对形色各异的听众,孙中山先生居然都可以将其主题定格在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民国问题上。比如军人,要进行革命精神的教育,就要"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实行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一心一意地来革命,才可以达到革命的目的”。比如国民党,要想革命成功,就要"得人心”,得人心的方法就是本党党员要"人格高尚,行为正大。只要民国一天没有建设成功,三民主义一天没有完全实行,我们的牺牲便没有一天的止境。”比如教育家,不能"以不谈政治为高”,因为教育的进步,有赖造就人人负责任的国民。如此等等。用今人的眼光来看,孙中山先生对自己"主义”的坚信简直到了迷信的地步,似乎只要大家信了他的"主义”,即便像普及教育、修筑道路等这些需要花钱的事情,也都可以迎刃而解。

  如果认为孙中山先生就是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主题,拿着一份儿"通稿”大江南北地走到哪儿念到哪儿,海内海外地炒冷饭,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他的演讲的精彩之处,就是他可以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听众,从各个角度阐释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演讲中所折射的,是他对古今中外新知旧识的融会贯通,那些信手拈来的例证,恰到好处地说明着他的论题,而他对某种理论的诠释,绝不是浮光掠影追逐时尚的点缀,其背后研究和思考的痕迹清晰可见。在演讲中,他的"本大总统”、"兄弟”的自称,既凸显演说场景的差异,也表现言说者的亲和,既有讨论重大问题时的庄重,又容易形成与受众推心置腹的互动。

  反观我们的课堂,有灌输而无思考和互动;会场上,有报告而无文采和激情,听众只好走神而不能走心。在今天,假如能用平实的语言解析中国梦等高调的理想,用极富个性又引人入胜的演说阐释法治国家构思的精妙,它们深入人心的时刻或许指日可待。

 

标签: 中国;老师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