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两元虽小,其善甚大

  浙江日报 黄宏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4月08日 08:39:53

更多

  社会各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渐成爱心洪流,浙江社会整体文明程度也因此不断提升、升华。

  做公益需要多少钱?几名大学生给出了答案:两元。最近,在宁波高校,有几名学生联合各自社团,发起了一个“蚂蚁助学计划”,每人每月拿出两元钱,每50人资助一个孩子。今年3月,他们已用875位大学生的捐款,帮助了安徽省17名家庭贫困的小学生。更为可喜的是,全国已有20所大学加入了“蚂蚁助学计划”。

  区区两元钱,也许对很多人而言,这点钱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当众多学生加入后,个体的点滴爱心汇集起来,就意想不到地催发了令人惊喜的效果。在当前某些领域仍存戾气的大背景下,每一寸的进步都值得我们来赞美,每一份哪怕再小的善良也值得人们珍惜。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毫不犹豫地对这些大学生的善行点个大赞。

  “小善虽微,其心甚大”。提倡以个体微小的行为来传达向善的理念,这是我们民族自古以来的理念之一。《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记载,刘备在辞世时,仍不忘叮嘱后继者“勿以善小而不为”,便是对这种理念的倡导。这种千年传承的优秀理念,时至今日,不但没有褪色,反而更熠熠生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

  除此之外,更应点赞的,则是这些大学生所采取的模式。众所周知,蚂蚁是一种极小的动物,力小体微,但善于抱团,因此也能成就很多单体力量无法完成的“大事”。以此来形容尚未踏入社会、主要靠家庭资金就学的大学生,相当形象。但他们明知个人力微,却本着“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尽己微薄之力,向社会献爱心,更让人心生敬意。

  若放在大时代背景下来看,“蚂蚁助学计划”的诞生,只是浙江人精神世界悄然嬗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在社会逐渐深入人心,各类微公益层出不穷:宁波推行“日行一善”;“小鱼治水”基金筹集社会资金,资助“五水共治”;“微博寻人”赢得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善”是精神,是境界,更是内心的觉悟。唯有内化于心,方能外化于行。社会各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渐成爱心洪流,浙江社会整体文明程度也因此不断提升、升华。

  当然,从慈善活动的发展趋势看,有组织的活动能更专业地履行使命,并接受公众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这对于慈善组织的发展,将更具引导作用。希望诞生于宁波大学生中的这根小小“善苗”,能在法律引导下,让更多爱心开花结果,使更多善心入地生根,让浙江这片土地更绚烂多彩。

标签: 公益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