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上大学案仍有一系列问题待解
北京青年报 熊丙奇
责任编辑
陈斌
2016年05月01日 10:14:45
如果不调查清楚招办、招生高校在这起事件中的具体作为,这起事件就难说是真正的水落石出。
4月29日,河南周口王娜娜被冒名上大学事件调查组再次公布了事件的最新调查结果,13名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处理,其中3人涉嫌违法线索已移交司法机关。
与前一次公布的调查结果,称由于经办人张莹莹的舅舅王保合已经去世,线索中断,导致谁拿走了王娜娜录取通知书,谁将王娜娜的学籍档案修改成张莹莹的学籍档案这些问题找不到答案不同,这次调查出现"反转”:录取通知书是通过张莹莹表哥王子胜,找当年负责沈丘二高考生通知书的发放和保管的胡筱林帮忙拿走的;而伪造了王娜娜的身份信息和准考证,修改王娜娜的学籍档案,以及伪造带有张莹莹扫描照片、加盖假印章的《考生报名登记表》、《考生体检表》和空白的《河南省高中毕业生登记表》,是由张莹莹父亲张合停和王子胜找一个打字店一手操办的。
这件冒名顶替上大学案,似乎已经"水落石出”,也有舆论称真相还原,惩处分明,结果基本符合公众期待,可是,相比前一次调查的语焉不详,这次调查只交代清楚了录取通知是怎样到王娜娜之手,材料是怎么伪造的,而当地招办、教育部门、招生高校的责任还是不清楚,事件依旧有诸多蹊跷之处:这么简单粗劣的伪造,为何就可以骗过沈丘县高招办,领走王娜娜的高考档案材料?又怎么可以轻易骗过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办好入学手续?按照调查公布的结果,只要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只需再找一间打字店,伪造准考证、身份证,就可从当地招办领走高考档案材料、再到高校报到、完成学业,冒名上大学如此简单。不需要去派出所改名、改身份信息办一张身份证,也不需要打通关节去找考试部门改准考证信息,只要电脑制作、打印,然后就以假乱真,有关部门就信以为真了。这是造假者高明,还是有关部门太好骗了?
据报道,调查组对调查很"负责任”,还想追查打字店,但"由于时间久远,目前并没有找到当时的这家打字店”。真正负责任的调查,应该是沿着造假线索,去调查为何当地招办看到假准考证、假身份证,也给高考档案?难道招办对假准考证、假身份证没有任何识别?难道这仅仅是工作疏忽、失误,而不是这背后有权钱交易?同样,应该调查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是怎样对新生入学材料进行审核的?按照报道所提供的信息,一名学生在路边捡到一张准考证,随便去找一个打字店,花几千元钱编辑、打印出学生的档案,就可轻松到大学报到,这样的招生管理,入学信息审核,岂不是成了儿戏。
考生父母、亲属偷拿其他考生的录取通知书,并伪造准考证、身份证、学生档案,这毫无疑问是违法犯罪行为,可是,给制假一路绿灯,当地招办、招生高校,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其危害性比个体造假更严重。如果不调查清楚招办、招生高校在这起事件中的具体作为,这起事件就难说是真正的水落石出。
笔者在之前的针对这一事件的评论中曾谈到,由于生源困境,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招生时无法招满学生,于是,高校主动做"假大学生”的生意。由中介向落榜学生贩卖放弃录取学生的录取通知书,再由考生自己伪造身份证、准考证,拿着这些假身份信息、档案材料去学校报到,完成这一流程。当地调查组的调查,否定了中介的存在,但是,后面的链条是否存在,这是需要深入调查去挖掘出真相的。
报道中提到了一个细节,张合停问胡筱林有没有一个姓张的女生,不愿意上大学,后来,胡筱林找了找没有这样的姓张的女生,而是给了姓王的女生(即王娜娜)的录取通知书(胡筱林当初认为王娜娜已放弃入学)。这其中蕴含的信息是,在当地,拿放弃入学考生的录取通知书去冒名上大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路径”非常清楚,这显示,这起事件很可能并非个案。要调查清楚这起事件,不能就由当地的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其独立性和公信力都让人怀疑,而应该由上一级机构组成独立的调查组进行调查,才能彻查,进而铲除冒名上大学、假大学生屡禁不止的利益链和土壤。
标签: 大学;冒名顶替;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