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
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
王艺
2016年05月02日 08:14:10
改变劳资关系“劳弱资强”的状态,增强企业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担当与能力,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责无旁贷。
改变劳资关系“劳弱资强”的状态,增强企业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担当与能力,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责无旁贷。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个节日从来就不只是劳动者休闲度假的节日,她在劳动者争取各项权益的斗争中诞生,几经风雨几度春秋,才成长为彰显“劳动光荣”和“劳动者伟大”的一面鲜明的旗帜。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承载劳动的平台形态之区别,劳资关系的变迁,全社会价值取向的嬗变、更替与升华,都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这面旗帜的艳丽成色,并转化为社会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真实态度。
自1949年以降,“劳动光荣”和“劳动者伟大”的社会氛围经历颇多起落。在计划经济时期,工人群体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普遍较高;进入市场经济阶段,经济收入成为衡量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尺,加之劳动者队伍急速大扩容,传统意义上的工人群体,不仅与不同的社会阶层作对比,即便在广义的劳动者群体内部作对比,其相对较低的经济收入,也决定了社会地位与以往大不相同。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劳动被一些人视为“干体力活”的代名词,当劳动者被一些人当作低学历、低收入群体的身份符号,就一定会有不少家长对自家孩子说出“你再不好好读书将来只能当工人”的不当言词。受此等被扭曲、异化的舆论长期熏陶与侵蚀,劳动者在一些人眼里,尤其在一些年轻人眼里,不但谈不上有多么光荣,而且还是没本事只能干体力活的“苦行僧”。
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和场合,大力塑造“劳动光荣”、“劳动者伟大”的社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三年参加五一节相关活动发表重要讲话。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习总书记在安徽合肥亲自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再次对劳动和劳动者作了令人暖心暖肺的热情讲话,在治国理政层面高扬“劳动光荣”和“劳动者伟大”的时代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重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亿万劳动群体是主体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广大劳动群体指明了光明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为广大劳动群众赋予了光荣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为广大劳动群体提供了宝贵机遇。他强调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和爱护广大劳动群众,切实把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不断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创新,坚决扫除制约广大劳动群众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降低就业创业成本,支持广大劳动群众积极就业、大胆创业。要切实维护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帮助广大劳动群众排忧解难,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劳动和劳动者的重要讲话精神,最直接、最有效的做法,要从大幅提高劳动者整体工薪待遇,在劳动者内部按技术等级拉开收入档次着手推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收入与企业效益直接挂钩,单向度且普遍地提高劳动者收入并不现实,但改变劳资关系“劳弱资强”的状态,增强企业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担当与能力,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责无旁贷。
重塑“劳动光荣”和“劳动者伟大”的社会氛围,提高劳动者社会地位,在体制机制制度层面还有大量短板亟待补上。比如,要大幅提高一线工人劳模评选比例,增加一线工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比例,增加高级技师评选比例,大幅增加工人疗养休养比例,大幅提高劳模和技师岗位补贴,等等。把这些花钱并不多、社会导向效果却很好的事情都做起来,“劳动光荣”和“劳动者伟大”才能真正让全体人民看得见、摸得着,而不只是每年五一劳动节来临时才喊出的“口号”。
标签: 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