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让农村大学生帮父母“触网”

  人民日报 贺凤娟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5月03日 07:32:50

更多

  借助农村大学生掌握的互联网知识和对家乡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情感,快速建立电商网点的末梢系统,是电商下乡成功的切入点,也是互联网+农业的关键。

  最近一段时间,中央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引人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互联网+”这个热词,再次被推到了大众眼前。

  而从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来看,农村的“互联网+”正是网络发展的一个增量。因此,相关部委也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几大电商运营商也看中了农村沉睡的消费能力,纷纷踊跃进入。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又慢慢沉寂下来,症结似乎出在“最后一公里”,是农村居住分散增加了物流成本。这是背后的真正原因吗?为了深入了解问题所在,我曾直接在辽南山区一个偏僻的村庄安家,亲身经历“农三代变身网一代”的过程。

  这个村庄有光纤宽带入户,但是物流要到7—8公里外的镇上,所以很少看到村民手机上网,也几乎没人网购,情况从“农三代”回乡之后开始改变。村主任在外面上大学的孩子回来了,由于是改革开放后走出农村的第三代农民,所以就称之为“农三代”。

  农三代先是教父母购物,村主任第一次在网上给老母亲买了个血压计和按摩枕,向全村人展示出淘宝的魅力,后来一个带一个,村里人逐渐学会了网购,村主任家里有个电三轮,各家买的东西,一趟三轮车就从镇上全给拉回来了,村里因为有了农三代,一下子变成了“淘宝村”。但是,刚学会网购的热情过去后,村民又安静下来,毕竟没那么多东西要买。

  后来,农三代有一次顺手把正在吃的西瓜拍了张照片放在微信上,又拍了房前屋后的山山水水,立马微信上就有人来打听,农三代顺手就报了个价,结果真的就有人买。说话间100多斤西瓜就卖了,账户里多了500多元。村民这才发现原来手机上还能卖东西,兴趣一下子被高度调动起来,踊跃地把自家农产品贴到网上,淘宝村变成微店村了。农三代回到学校后,在同学间还发起了“我为乡下爸妈开微店”的活动,孩子们在大学开微店,物流和生产父母在家负责,更多的农三代成为了“网一代”。

  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能够透视农村“互联网+”的深层密码。首先,农民不是不需要互联网,也不是学不会互联网,而是缺乏一个可靠又耐心的引导者,在这个过程中,出身农村又在城市求学的农三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其次,农民邂逅电商之后,最激活其兴趣的是网上可以卖农产品,因此,电商下乡的主要作用不仅是拉动农民内需,更是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不仅在需求侧,更在供给侧。

  最后,并不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而应该顺应农民销售农产品的期望,在此基础上推动农村“互联网+”发展。比如是否可以开发出专用的价格更低的“农民微店手机”?能否用大数据技术对大宗农产品生产做到计划调度,以彻底解决“谷贱伤农”问题?

  这其中,引导广大农三代变身网一代,借助农村大学生掌握的互联网知识和对家乡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情感,快速建立电商网点的末梢系统,是电商下乡成功的切入点,也是互联网+农业的关键。

  (作者为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乡委副秘书长)

标签: 农村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