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不如樊胜美,养老如何欢乐颂
北京青年报 李晓亮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5月10日 18:38:01
政府和社会,物质和精神,双管齐下,独居空巢之困或非注定无解吧?能合家欢,则无极端。
最近《欢乐颂》很火。虽剧情走向飘忽,到后半截,被认为“三观不正,人设崩坏”,极尽夸张,惹了众怒,不过至少在舆论关注上,所向披靡,无剧可敌。
其中樊胜美奇葩父母,让观众无不咬牙切齿,纷纷在网上抛出,诸如“像樊胜美爸妈那样的,还有孝顺的必要吗”之类议题。这当然是有意标签脸谱化,甚至妖魔化的创作倾向,而能让观者如此入戏,恨得牙痒痒,本就很说明问题——辨是非明事理,没有“愚忠愚孝”,主流价值观无需担忧。
除荧屏上那种只知伸手要钱,把儿女当免费榨油机的无底黑洞式父母,现实中或还有另一极端:衰朽残年,病痛不堪,怕成儿女的负累。往往有苦也不说,碎牙活血吞,某日想不开,宁寻短见,也不求人。这些走极端的老人,又多属空巢之痛,独居之殇。之前这一现象多是空心化的农村。在一些节点,如关于农村空巢、老龄化等问题的专题学术研究成果或类似成果公布之时,都有相关田野调查或专题报告出来。
对空巢独居老人的心理干预和精神抚慰,城乡其实无差别,都刻不容缓。相较而言,城市条件更便利充裕一些,所以更应提速。
各区各社区以及民政福利部门,辖下独居、患病、贫苦,或因年龄、精神、经济方面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至少要登记在册,尽量做到一对一帮扶。何种条件,对应何种级别的干预措施,生活如何保障,精神如何抚慰,都不能凭兴趣看心情,而应该尽量制度化常态化。毕竟,不能只指望着他们子女们得闲得空,回家看看,也不能堵子女的孝顺程度。老有所依,有尊严的养老,最终是社会公共责任。
何况,耄耋之年,子女都近古稀。八十多的患病老爷子,指着六十多的儿女照顾,力有不逮之处,也是人情之常。对更多无子嗣“鳏寡孤独”者,这一责任自然落到政府和社会头上。
因病寻短见走极端之个案,不都是经济原因,大多还是郁结心绪难排遣。与其母亲节父亲节,网上例行应景跪拜一番“父爱如山母恩似海”,不如把社交网络一日游的摆拍作秀,内化到日常。
曾记得有“进城老太摁马桶玩,俩月‘抽走’近百吨水”的新闻,这背后的现实是比《欢乐颂》中的极力夸饰更坚硬也更真实的存在。生子当如孙仲谋,养女当如樊胜美。可不是每个儿女都如樊胜美一样忍辱负重,做牛做马,甘供驱使,那么养老如何才能有个基本兜底,而无后顾之忧?
政府兜底,家庭保障是老有所养的基础,但老有所乐,则需全社会助力。不管是城市土著,还是离乡的青年漂老年漂的新城市人,心理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来自互爱互助、互帮互救的社区友爱亲睦氛围的营建。消融隔膜,增进互动是破冰之始。无妨敲开邻家门,社区成为一家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一人想不通极端憋屈与困扰,有时就是其乐融融合家欢氛围下几句玩笑,就能冰消云散的。
政府和社会,物质和精神,双管齐下,独居空巢之困或非注定无解吧?能合家欢,则无极端。而这个“家”的内涵和外延,显然需要整个城市,需要处身其中的你我来共同诠释。你也有老的那一天。
标签: 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