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衙门”何以成为腐败“重灾区”?
人民网 沈道远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5月19日 06:42:35
总而言之,必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才能让“清水衙门”远离贪腐的漩涡。
5月17日,中纪委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重庆市水利局党组织副书记、副局长、总工程师冀春楼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十八大以来,水利系统中落马的厅局级及其以上官员已有近十位,被处理的涉及腐败人员,不仅有部委官员,也有地方水利系统的领导干部。(5月18日,重庆晨报)
水利系统一直以来被民众视为“清水衙门”,但是从近些年查处的案件来看,这些所谓的“清水衙门”却屡屡成为腐败的“重灾区”。据不完全报道,十八大以来,水利系统中落马的厅局级及其以上官员已有近十位。不光水利系统这样的“清水衙门”腐败问题严重,就连科教文卫这样的部门,也存在大量的腐败。对此,笔者不禁追问,“清水衙门”何以成为腐败“重灾区”?
首先,“清水衙门”是相对的,每一个权力部门都有滋生腐败的土壤。随着国家经济体量的增大,以前那些民众印象中的“清水衙门”其实并不缺钱,甚至“油水”充足,只是“不足为外人道也”。当然,退一万步讲,就算官员真身在“清水衙门”中,也还是可能产生腐败,毕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总会有人处于“清水衙门”的“肥缺”上,比如采购、审批等重要岗位。所以说,“清水衙门”不能腐败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
其次,组织对“清水衙门”的监管相对薄弱。由于对“清水衙门”存在认识误区,组织在对“清水衙门”的监管上难免会存在松懈。可是,“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一旦“清水衙门”的监管缺失,官员贪腐的几率必然会上升。一系列“清水衙门”密集腐败、系统腐败的案件,就是最好的佐证。因而,于监管部门必须纠正对“清水衙门”的刻板印象,加大对“清水衙门”的监督力度。
最后,“清水衙门”中的“微腐败”严重。如果说“油水部门”的腐败官员是硕鼠,那么“清水衙门”腐败官员更像是“苍蝇”或者“蚊子”。因为是“蚊蝇之贪”式的“微腐败”,所以不容易引起纪检部门察觉,但是这种腐败大量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给民众一种“苍蝇扑面”之感,饱受民众诟病。更为可怕的是,这些“微腐败”积少成多,还可能滋生出“小官巨贪”,河北“亿元水官”马超群就是最好的明证。
治理“清水衙门”腐败问题,一是纪检部门要改变对“清水衙门”的刻板印象,走出认识误区,加强监督,做到反腐无死角,反腐无盲区;二是要畅通监管举报机制,鼓励全社会参与到监督中,强化权力监管;三是对社会民生资金、扶贫资金、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等要及时进行审计公开,让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四是对于“微腐败”要抓早抓小,织密制度反腐机制,压缩“微腐败”生存空间。
总而言之,必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才能让“清水衙门”远离贪腐的漩涡。
标签: 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