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热度话题 正文

大学校长“个性”出彩,更要有使命担当

  人民网 蒋萌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5月20日 17:00:04

更多

  大学校长应该是什么样的,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大学校长应该为学生与老师服务,校长权力蕴含义务、更该有使命担当。

  背景:这几年,贵州大学校长郑强一直站在风口浪尖上。他的言论受到不少网友推崇,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争议。他被称为“愤青教授”“最受大学生喜爱的校长”。喜欢他的人,认为他特立独行,勇于改革;不喜欢他的人,认为他哗众取宠,热衷炒作。

  新京报发表曹旭刚的观点:从个人利弊得失考量,一个大学校长只有尽可能地融入到集体面孔中,才可能“如鱼得水”,抑或规避“不应出现的风险”。但从理想角度审视,作为执掌高等学府的掌门人,倘若谁都是一副“学官”气派,又如何能指望其领导的大学,能够“兼容并包,自由开放”?不能说,像郑强这样的“个性校长”就一定是成功的;也不能说,诸多“学官”大学校长就一定是失败的,但相比“学官”校长,让“个性校长”成为潮流,更有利于办好大学,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毕竟,“个性校长”的个性,多少会在大学事务中得以体现,同样,“学官”校长的“官架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的方方面面。郑强主持贵州大学的功过有争议,但这不妨碍公众对于大学校长“个性面孔”的呼唤和喜爱。不同的大学,就该拥有不同的精神气质,而大学校长对于大学气质的塑造,至关重要。

  京华时报发表王石川的观点:拼接不同人眼中的郑强形象,便能逐渐接近真实的郑强。比如,他幽默有趣,极其健谈,“没有架子,真实”,他善于与学生打交道;比如,“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校长信箱写信,甚至可以直接跑到校长办公室反映,一般很快就得到回复”。这样的校长自然讨学生喜欢。从郑强身上,我们应该看到大学校长所应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有开放精神。有网友感叹非常羡慕贵州大学的学生,也对郑强佩服得五体投地,原因在于他在大学四年里居然不知道校长是啥样;比如,有开拓精神。如果一个校长混日子,不敢改革,不敢得罪人,也不敢有任何创新,即便他被师生称道,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校长。从蔡元培、梅贻琦到朱清时、李培根,这些校长有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有教育家的特质,不是汲汲于名利的官僚;他们都有追求有抱负,也都在能力范围内做了事,留下了东西;这就够了。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校长,励精图治,问心无愧,足矣。

  小蒋随想:西方国家的大学私立的较多,大学校长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找钱”,因而对校长的社会活动能力以及人格魅力的要求较高,加上“教授治校”思维与机制,西方国家的校长一般没有“官气”。而我国的大学多数是公立的,是有行政级别的,校长多是行政任命而来,“仕而优则学”的校长不在少数。公立大学吃财政饭,带来僵化与惰性,行政化令高校遵循长官意志,这些都影响着国内大学校长的脾性与作为。所以,国内出现个别有个性的、敢说话的大学校长,一些人就觉得新奇,这打破了人们印象中对高校领导“四平八稳念报告”、宛如老干部的印象。郑强确有一些言论引发争议,比如他说“为什么中国空姐要有研究生专业,不就是推个车倒个饮料吗?”“为什么天上倒水的就要比地上倒水的好看?”对媒体而言,这就是炒作题材。对贵州大学的学生而言,则更看重“有问题可以直接跑到校长办公室反映,一般很快就得到回复”以及“校长很真实,没架子”。大学校长应该是什么样的,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大学校长应该为学生与老师服务,校长权力蕴含义务、更该有使命担当。

标签: 校长

推荐微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