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评丨走向深蓝,全面保护海洋生态先行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程永高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4月06日 14:30:32
我省海洋经济方兴未艾,如何全面保护好海洋生态是重中之重。从仅30平方公里西门岛保护区的变迁上,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十年前,滩涂杂草横生,海水浑浊垃圾漂浮,岛上乱石萧瑟。十年后,红树林连片成林,海水干净清澈,黑嘴鸥等湿地水鸟翩翩起舞。日前,温州当地媒体记者来到乐清湾,走访全国首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一派美景令人欣喜。
2005年,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正式获批。经过多年的努力,保护区的滨海湿地、海洋生物资源、红树林群落以及鸟类,又恢复了勃勃生机。作为海洋大省,浙江有着26万平方公里海域,6400公里海岸线,3000余个岛屿,海洋环境和生物资源得天独厚。同时,我省海洋经济方兴未艾,如何全面保护好海洋生态是重中之重。从仅30平方公里西门岛保护区的变迁上,我们或许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是要牢固确立保护海洋生态的意识。保护区如今的欣欣向荣,背后是当地十余年如一日的付出。从当年率先成立保护区,到次年就开始大面积种植滩涂红树林,再到连续启动专项保护工程,认准了就不迟疑,一步步干下去。其次,政府牵头,民众广泛参与,形成科学长效保护机制。从红树林移植到生态监测、道路等基础设施,乐清已累计投入8000万元;西门岛1200名村民则人人都参与到日常保护中。还有一点是目光长远,保护和开发有效结合。例如,红树林不仅能净化水质、抵抗风浪,将来成林后还能成为旅游景点,带旺当地旅游业。
走向深蓝,无法回避海洋生态保护。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浙江审时度势后制定的大战略,十三五规划为其浓墨重彩。具体而言, 当下我省海洋经济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和优势,统筹协调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新命题。与陆地的环境负荷相比,海洋的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发展海洋经济,环保先行,全省一盘棋谋定后动,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否则很可能会事倍功半。这几年,“东海无鱼”就频频让浙江窘迫和焦虑。
海洋生态保护,浙江这些年一直在行动。保护区,正是浙江划海洋而治的重大举措。如今,仅在温州就有7个海洋保护区,保护着重要生态系统、物种资源和自然文化遗产。根据规划,到2020年,浙江的海洋保护区面积要达到5000平方公里以上。此外,为拯救东海渔仓,浙江这几年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三打一整治行动,加上禁渔期、鱼苗放流等措施,成效明显。
浙江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仍任重道远。目前,浙江已经出台了《浙江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十三五”规划》及落地的主要配套政策措施。对海域、省域海岛的规划利用,浙江将把生态保护置于首位,明确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另一方面,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综合治理力度、“一打三整治”等专项执法,也将进一步强化。随着海洋生态保护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浙江海洋强省基础日渐夯实。
海洋生态保护,永远在路上。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进五水共治,全省河流湖泊焕然一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科学的保护机制。移陆向海,走向深蓝,浙江的决心和智慧依然值得期待。
标签: 保护区;浙江;红树林;海洋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