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 | ChatGPT抢不走工作,而且会“为我所用”
能闲聊,能出方案写文章,能帮程序员找出bug……近日,“AI聊天机器人”ChatGPT正式火出圈了,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ChatGPT通过了谷歌公司编码L3级(入门级)工程师测试,通过了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甚至有研究者宣称ChatGPT通过了图灵测试,这是用于判断计算机能否在智力行为上表现得和人无法区分的经典测试,多次出现在科幻片中。
ChatGPT使用了大模型和“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它不能仅仅被看作聊天机器人的突破,而是对整个人工智能领域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这已经成为国内外相关研究者的共识。ChatGPT的一大缺陷是,习得的所有资料都停留在2021年,时效性不强,但是在微软公司将ChatGPT整合到必应搜索后,新版必应不仅可以对每个问题给出内容新鲜、结构完整的回答,还会在引用的每一句话之后标注互联网来源,既保留了人工智能撰写的特点又结合了搜索引擎来源广泛、时效性强的优点。科技的发展不禁让人感叹,改造重塑搜索引擎的,并不一定是搜索领域的发展。
因为这些前所未有的效果,许多人在试用ChatGPT和新版必应后大呼,“要被AI抢走工作了”“这是不是现实世界的MOSS”,有人自嘲道,“曾经以为体力劳动者会被取代,没想到是脑力劳动者先被取代”。
笔者认为,“被AI抢走工作”“现实世界的MOSS”并不是现阶段需要担心的事情。
其一,当前不存在一种通用人工智能。ChatGPT的核心是一种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或者广义地说文本处理模型,并不是通用人工智能,比如它会直接回复“我不能画一幅画”。与MOSS的自组织、自构建更是相去甚远,之所以看起来如此“神奇”,可能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大多数活动都基于自然语言,程序的编写也仍以文本为基础。但是人类就算是担任文本相关的职务,也并不是只需要文本处理的能力,而是许多能力的综合。
其二,已有的各个AI模型并没有所谓的“自我意识”。ChatGPT使用了“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模型的目标本身就是更符合人类的认知理解模式,其生成的内容在创新性方面也仍有不足,ChatGPT在撰写1000字文章时就会出现多次重复完全相同句子的情况。
其三,哪怕只是文本处理,也并没有那么“智能”。即使是像ChatGPT这样质量极高的AI模型,在人们的测试下也暴露出大量的事实错误和逻辑错误,这种“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没有人类的把关根本无法应用到重要事项中。
高度关注、焦虑担忧的反面极端,是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漠不关心,甚至主动抗拒,这更不可取。以如此的态度面对人工智能,只会被时代抛下,不仅会错过网络世界的精彩,也会错过现实生活的便利、自身发展的机遇。比如ChatGPT在几秒钟内撰写的文章,虽然不能直接应用,但作为初稿提供一些参考是非常方便的。至于现实生活,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为例,在特意去查询相关信息之前,完全没想到几十元的智能开关就能解决下床去房间角落开关灯的问题。或许这种成本低廉、功能明确的实用人工智能,才是现阶段人们最需要的人工智能。它们不需要看起来、听起来多么科幻,但却能精准地解决过去很难解决的痛点,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类似的还有,能够自动计算出农药最优喷洒路径的农业用无人机;能够随时响应帮助控制各项家用设备的语音助手;无需预先配置一开机就能够清扫全屋的扫地机器人等等。
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正确的心态和行动可能需要正确的引导。浙江省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进程中,或许可以将“人工智能素养”作为数字素养的一部分在全民范围进行推广,帮助人们更了解人工智能这个“助手”,更好地进行协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郑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