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 | 我们读金庸读的是什么
恰逢金庸先生诞辰百年。犹记得,“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一副看似并不工整的对联,浓缩了金庸先生一十四部武侠经典,营造了誉满全球华人圈的家国侠客梦。那么,当代的青年,我们读金庸,读的是什么?
我们读金庸,读的是蕴含其中的中华文化。金庸先生的小说成功地将武侠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在了一起。“武侠味”与“书卷气”的融合,让读者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对传统文化俯仰可拾。品读金庸的作品,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陈家洛修身齐家的儒家风范、郭靖兼爱非攻的墨家风采、杨过顺其自然的道家哲学、令狐冲快意洒脱的魏晋风骨……这些文化形态各异的侠客人物连同作品中的琴棋书画、诗词骈赋、茶酒食味、渔樵耕读等深深烙印在金庸的每一部作品之中,奠定了金庸武侠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我们读金庸,读的是根植其间的侠客风骨。金庸被称为“造侠者”,“侠之大者”是金庸作品的核心所在。何为“侠”?是《雪山飞狐》中不为名利所动,一心惩恶扬善的胡斐;或是《天龙八部》中拥有“虽千万人吾往矣”气魄的萧峰;还是《射雕英雄传》中因践行一诺,行走大漠十几年的江南七怪;更是《神雕侠侣》中死守襄阳、鞠躬尽瘁的郭靖……正如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所写,所谓侠客“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金庸作品中的这些侠客所承载的不仅是卓然洒脱的精神人格,更是融入在人物性格中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
我们读金庸,读的是流露其外的家国情怀。金庸先生所营造的武侠世界,不是一味强调江湖义气、快意恩仇,其中的家国情怀是始终萦绕其间的内核,宛如最浓烈的甘醇,浇灌着海内外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受岳武穆“精忠报国”四字之教为国御侮,还是《天龙八部》中为“宋辽两国千万生灵着想”不愿“南征”的萧峰。无论是《神雕侠侣》中和丈夫支撑襄阳危局十数载而不动摇的黄蓉,还是《书剑恩仇录》中挺身而出把保家卫国重任挑在肩上的霍青桐……这一笔笔家国情怀的勾勒,早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金石良言为家国,一片丹心留汗青”,这是《明报》发表的以金庸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与爱国情怀作为立论的社论标题,充分概括了“金庸文化”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更应共同秉持金庸先生所留下的精神文脉,不断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所认同的“共有精神价值”,持续激发爱国爱乡、情系桑梓的赤子情怀,为祖国的发展和民族复兴做出积极贡献。(钱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