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 | 找准“关键点” 以组织“作为”促干部“有为”
日前,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进取、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干事创业,干部为先,相关部门要找准“关键点”、迈出“关键步”、下好“关键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抓好思想淬炼“关键一环”,发挥组织职能,力破干部“政绩冲动”乱作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只有端正思想航线,才能确保干事创业方向不偏、焦点不散、动力不减。组织部门要厚植“理论优势”,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修养、夯实理论根基,争做国家政策的贯彻者、宣传者、执行者。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效果。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干部自身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多干见实效、惠民生的事情,乘“求真务实”之风,破“政绩冲动”之浪,一步一个脚印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图景。
打好能上能下“关键一仗”,树立组织导向,力破干部“推拖绕躲”不作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只有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让干好干坏、干多干少、早干晚干“不一样”,才能激发干事动力,迸发创业活力。组织部门要坚持“能上亦能下”“实绩论英雄”,用好一线考察手段,在重点项目一线、乡村振兴一线、基层治理一线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观察识别甄选干部,把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把推三躲四、佛系躺平、慵懒散漫的干部“挡在门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来操作,明确“下的标准”、考准“下的情形”、拓展“下的效果”,真正让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下得来”,让干部队伍精气神“上得去”。
用好容错纠错“关键一招”,强化组织保障,力破干部“瞻前顾后”不敢为。进入改革创新攻坚期和深水区,涉的是“险滩”,攀的是“陡峰”,啃的是“硬骨头”,在“摸着石头过河”中会因思路理念、方式方法不同于“以往的”和“多数人”而遭到质疑、受到误解。鼓励“探索性试验”,更要容许“探索性失误”。组织部门要正确看待干部失误错误,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给想为者注入“强心剂”、吃下“定心丸”,真真正正让干事者冲破束缚、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常态打好约谈提醒、责令纠正、暖心回访“组合拳”,让能为者在“犯错”后查找原因、汲取教训、立行立改,重拾信心投入到创新发展“最前沿”、改革突破“深水区”、项目建设“主战场”去破题解题,促进“有错”向“有为”转变。
走好培训赋能“关键一程”,优化组织路径,力破干部“本领恐慌”不善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组织部门作为主管部门,要把常态化培训作为干部提能的主攻方向和发力重点,及时准确了解干部的培训需求,根据岗位特点、履职难点、落实难点精准制定培训计划、精心安排培训课程。要在提升培训效果上下功夫,优化形式、优选师资、优备课程,探索长短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分段分期的灵活办班方式,分层级分领域分专题开展培训,以精准施训提升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推动干部在困难挑战面前能为善为、干有所成。(吴卓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