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 | 在“千万之变”中解码“千万工程”
一村一景象,一乡一风光,一域一天地,如今一幅新时代富春山居和美画卷已跃然呈现在之江大地。循迹溯源,正是二十年前起笔“千万工程”带来了乡村的“千万之变”。
二十年久久为功,行而不辍,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万象更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当汲取这场伟大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接续奋斗、担当作为。
起笔于党旗引领,为“千万”群众谋福祉,铺就“红领变革”底色。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机体的神经末梢,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面对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痛点,抓牢党员关键群体,密切联系、紧密凝聚群众,让组织振兴“一子落”带活乡村振兴“满盘棋”。二十年来,“枫桥经验”等基层治理法宝成为善治乡村效能升级的源头活水,“村民说事”“网格管理”等干群联络机制成为“三治”融合共建共享的化雨春风。走好群众路线,站稳人民立场,把稳时代脉搏,方能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汇聚起奋力谋变的磅礴力量。
落笔谋生态赋能,为“千万”山水护生息,勾勒“绿色变革”轮廓。生态环境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也伴随着千万工程的实践而逐步发展、蜕变。写好绿色发展这篇文章,需要谋定而后动,从多角度攻坚。“精”布局,因地制宜挖掘乡村特色,衔接好城市资源。“美”环境,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治理,让洁美村庄成为村民安居乐业的根基。“亮”特色,立足本地乡风民俗,带动起乡野观光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万千乡村的实践中落地生根,“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的道路,在万千山水的画卷上渐行渐宽,让青山绿水成为承载乡村潜力的金山银山。
走笔成产业振兴,为“千万”业态开新局,描绘“蓝海变革”景象。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当乡村原有传统产业与农事体验新场景相碰撞,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便迸发出别样的火花,形成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传统农业“接二连三”。当乡村农特产品乘数字经济东风走上云端,生产销售便跑出了加速度,打通优质乡土资源与广阔市场需求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助力新兴业态“提质升级”。当乡村慢生活在乡野办公空间中成为设计创作灵感源泉,农村的广阔天地便与人才双向奔赴,成为筑巢引凤“澎湃动能”。如今,在多措并举强村富民的努力下,“致富有门路,共富有奔头”已成为千万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王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