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自然葬是让殡葬习俗“返璞归真”

来源:中青网
作者:戴先任    责任编辑 张韬
2017年03月27日 20:15:58

更多

让自然葬等现代殡葬理念能赢得更多人的支持,让逝者的“身后事”,更少给社会“添麻烦”,让殡葬习俗能逐渐回归“返璞归真”的状态。

  3月25日,北京市首次举行“自然葬”骨灰安放仪式,意味着自然葬——这一新的殡葬方式正式推出。31位逝者的骨灰被永久性安放在朝阳区长青园墓区,由于使用可降解骨灰罐,骨灰最终将融入土地。这种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市民无须付费。(3月26日《北京晨报》)

  北京首次举行“自然葬”骨灰安放仪式,是用“现身说法”来对丧葬习俗进行有益于社会的导向,选择清明节前夕进行,则显得更有意义,有利于发挥更大的导向作用。自然葬是新的殡葬方式,近些年来,国内大力推行殡葬改革,诸如生态葬、绿色殡葬、海葬等等,都已为公众所熟知。响应绿色殡葬、生态葬的人也越来越多。而自然葬也是生态葬、绿色殡葬的一种,只不过比生态葬的其他一些表现形式,比如花葬、树葬、草坪葬等等,更进一步。

  自然葬不留骨灰,自然葬区不设任何标识,家属并不知道亲人骨灰安葬的具体位置,自然葬使用可降解骨灰罐,大约半年内即可自然降解,骨灰随之融入大地,最终真正做到“尘归尘、土归土”。自然葬让逝者完全回归了大自然,完全切断了起坟占地的传统丧葬习俗弊端,让逝者的“身后事”不再浪费世间的哪怕一丁点资源,而还能让自己“反哺”这块生养自己的大地。如果这一方法能得到推广,得到更多民众接受,将能很好解决“死人与活人争地”的问题。

  自然葬与传统殡葬习俗相反,是现代殡葬方式,有利于环保、利于节约土地;自然葬又是一种反朴还淳的殡葬方式,比其他殡葬方式更接“地气”。

  不过也要看到,传统的殡葬习俗是要让逝者“入土为安”,要为逝者起坟立碑,以方便后人去祭扫,不留骨灰、不立碑的自然葬,在大多数国人看来,甚至显得有些惊世骇俗,就更难以让他们接受了。一些尚能保留骨灰,立纪念碑纪念的生态葬,都还没能为世人普遍接受,更何况是不留骨灰、不留名的自然葬。很多逝者家属在把亲人遗体火化后,仍然装进棺材,进行传统的土葬,逝者多占耕地等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虽然近年来,各地政府大力推广生态葬,但传统殡葬习俗仍然占据主流地位,一时还难以撼动。

  对此,虽然生态葬、绿色殡葬于社会有益,应该大力推行,但也不可强行推行,要能充分尊重传统习俗。在此基础上,要潜移默化地移风易俗,慢慢地改变殡葬陋习。还要多进行政策鼓励与激励,让人们看到与感受到生态葬、绿色殡葬的好处。从而才能让自然葬等现代殡葬理念能赢得更多人的支持,让逝者的“身后事”,更少给社会“添麻烦”,让殡葬习俗能逐渐回归“返璞归真”的状态。

标签: 骨灰;绿色殡葬;殡葬方式;殡葬习俗;生态;降解;骨灰安放仪式;安葬方式;传统丧葬;传统习俗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32752145820812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