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以精确打击对付“精准诈骗”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舒天烈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8月26日 09:03:36

更多

刚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就被诈骗电话骗走9900元学费,郁闷自责之下,心脏骤停离世。昨晚,有媒体报道, “又一名山东大学生遭电信诈骗离世”。

  刚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就被诈骗电话骗走9900元学费,郁闷自责之下,心脏骤停离世。连日来,山东临沂女孩徐玉玉的遭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也再次将电信诈骗的问题摆在公众面前。然而,悲剧并未停歇。昨晚,有媒体报道,“又一名山东大学生遭电信诈骗离世”。

  电信诈骗,或可分为“全面撒网”与“精准诈骗”两种方式。前者如经常接到的“猜猜我是谁”“下午到我办公室来”“你有法院传票未送达”一类的电话,掌握了你的电话、姓名,因而行诈骗术。而“精准诈骗”无疑更可怕,除了基本信息,还能知道你的职业、爱好乃至最近关注的事物、当前的状态。徐玉玉无疑就是这种“精准诈骗”的受害者。

  精准诈骗,骗子的行径违法自然不用多说,泄露个人信息者也同样难逃责任。有媒体报道,电信诈骗背后的个人数据倒卖,早已成为一个庞大产业。倒卖用户数据者,“只要你听说过的学校”就都有,甚至信誓旦旦,“国内学校,有一半数据我都有”,即便手头没有也能拿到。有人估算,今年刚入学、领取助学金的大一新生约150万人,在校领取助学金的大学生约500万人,都可能因为助学金信息泄露面临诈骗风险。如此庞大的数据量,配以骗子们的“剧本”,难免会有人上当。

  精准诈骗,其实也意味着一旦信息泄露之后,更容易被“瞄准打击”。以徐玉玉为例,刚到教育局办理了助学金申请,两天后就收到了“发放助学金”的诈骗电话。这样的“巧合”,实在让人有些匪夷所思。而类似妻子在医院建档后就收到推销婴儿用品的电话、买了机票上飞机当天就收到航班取消的诈骗短信等情节,都难免让人愤怒发问:究竟是哪个环节、什么地方泄露了我们的个人信息。

  不仅仅是个人信息。骗子们使用的银行账户,是否实名办理?他们使用的手机号码,用什么方式开通?他们赖以生存的网络平台,究竟是谁在管理?银行是否能够开通“账户网上快速冻结绿色通道”?运营商的虚拟号段应该如何规范和监管?其实,只要下决心去填补一个个漏洞,就能够防止更多人遭遇徐玉玉的命运。

  应对精准诈骗,需要治理、打击上的“精确制导”。徐玉玉事件正是一个切入口,不管是当地教育部门、高校还是其他机构,都绝非无迹可寻。银行、电信部门与公安部门的密切配合,也有助于准确定位、迅速打击。而在更多的案例里,涉案账户查询、冻结,涉案号码查询、分析,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位置,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成为一个打击点。

  古话说,“无利不起早”。电信诈骗、售卖个人信息得来的暴利,让很多人绞尽脑汁、铤而走险。相关部门需要认识到,监管与打击电信诈骗,维护的是公众利益,这是更重要、也更根本的利益。惟其如此,才能真正遏制住“敢犯任何罪行”的“骗子合伙人”。


标签: 电信诈骗;诈骗;助学金;个人信息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rdht/201608/W0201608263400384021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