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耀新思想重要萌发地 ——2017理论新探索回顾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吴晔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01月08日 07:39:56
“八八战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战略部署,其成功实践极大丰富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两者有着天然的内在统一性,都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典范。
【“八八战略”与“四个全面”在精神上高度契合】
2017年5月19日,浙江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省社科联在杭州联合举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八八战略”理论研讨会。专家学者系统总结了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实践经验和现实启示,认为“八八战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战略部署,其成功实践极大丰富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两者有着天然的内在统一性,都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典范。
“八八战略”与“四个全面”在精神上的高度契合,集中表现在立足现实的实践精神、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重点突出的大局精神、持之以恒的必胜精神。“八八战略”和“四个全面”根本宗旨的内在一致性,归结起来,就是发展,包括“怎样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走什么道路实现发展”等等。
“八八战略”作为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和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它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必然要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契合。这就要求“八八战略”不断地吸收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尤其是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汲取营养,从而丰富自己的内涵,跟上时代的步伐。
【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
12月4日,弘扬“红船精神”座谈会在嘉兴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并在瞻仰南湖红船时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所代表的共产党人的精神源头与党的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形成了历史的呼应。
“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我们党一脉相承、永继绵长的红色基因,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底色。
面向新时代、面对新使命,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我们党“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
2017年10月13日,省委宣传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省社科联和衢州市联合举办“最多跑一次”改革理论研讨会。与会专家从不同学科角度对“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了理论剖析和深度解读。
2017年2月20日,浙江省正式发布《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示范引领;全面梳理、分类要求、分步快走;条块结合、重在基层、加大指导;功能互补、优化流程、提升服务。全面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倒逼各地各部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使群众和企业对改革的获得感明显增强、政府办事效率明显提升、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在2003年7月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2006年,习近平在做客央视《中国经济大讲堂》时,提到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有限政府”。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机关效能建设的深化推进,是经济新常态下浙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再创浙江新优势的重大举措,是增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抓手,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年,《浙江日报》推出一系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相关报道:4月,“学习之路——学思践悟迎盛会”特别报道的记者们探访安吉余村;10月,“溯源新理念 大潮起之江”特别报道之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绿色篇》,追溯习近平总书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创新发展的思想脉络和实践轨迹。
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三次战略深化:从绿色浙江建设到生态省建设,从生态省建设到生态浙江建设,从生态浙江建设到“两美”浙江建设。
2005年8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栏目发表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文章,首次阐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关系。习近平同志在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独立的部分进行系统阐述,并且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等都是中国的首创。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大花园”建设】
2017年7月21日,浙江日报评论理论部参加了中共丽水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会,就如何建设“大花园”进行理论研讨。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谋划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支持衢州、丽水等生态功能区加快实现绿色崛起。
早在2003年,在习近平同志的倡导和主持下,浙江开展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给浙江的农村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2010年,浙江制定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和“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
2016年,浙江出台《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做到美丽乡村扩面与提质相统一、环境美与产业美相统一、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统一、形态美与制度美相统一。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美丽浙江”作为“六个浙江”的重点建设任务之一,作出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的新决策,到2020年累计建成1万个A级景区村庄,其中3A级景区村庄1000个,打造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大花园”。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要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提高到新的水平”这一新指示的实际行动,也体现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优良“浙风”。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17年7月12日,浙江省社科联和浙江日报联合举办“文化浙江”建设理论研究工作座谈会,为文化浙江建设出谋划策。
早在2003年7月,习近平同志把进一步发挥浙江人文优势,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作为实施“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体现了他对发挥文化力量的高度重视、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自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的总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文化管理,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大力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传承历史、守正出新,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我省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文化建设不断取得辉煌新成就。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着眼于浙江发展新方位,提出了“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文化浙江”的新目标。“建设文化浙江”与“建设文化大省”“建设文化强省”同条共贯,从更高层次、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布局文化发展。这与“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都是一脉相承的。
【腾笼换鸟 凤凰涅槃】
2017年9月,浙江日报“学习之路——学思践悟迎盛会”特别报道的记者们就“腾笼换鸟 凤凰涅槃”这一主题实地采访杭钢、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地。
2004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痛下决心,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精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06年,习近平同志在全省自主创新大会上明确提出,浙江已进入到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时期,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十多年来,省委、省政府持之以恒地将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省“十三五”规划将创新驱动列为省域发展的首位战略;2016年,把科技创新作为必须补齐的第一块短板。2017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进一步强调,“突出创新强省,增创发展动能新优势”。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依靠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融合,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和竞争优势,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用改革的办法消除资源优化配置和要素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终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
2017年10月,浙江日报刊发《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协调篇》,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足迹。
2003年,习近平同志就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强调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也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外化为具体奋斗目标。有学者认为,今天的我们,必须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举措,结合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以更宽广的视野推动我国区域发展向更加均衡、更高层次迈进。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浙江发展首要的优势在体制机制,关键的举措在深化改革。为此,实施区域协调发展要更进一步、更快一步推进我省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持续发挥体制机制新优势,注重与全省“大通道”“大湾区”“大花园”等重大战略相对接,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在信息共联和政策共享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平安不平安,老百姓说了算】
2017年3月,浙江日报组织部分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总结平安浙江建设的经验,并进行理论提炼,于4月11日推出“一张蓝图绘到底 同心共筑平安梦”专版。专家学者认为,自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平安浙江”13年来,浙江走出了一条以平安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特色之路。
2004年5月,浙江省委召开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开启了建设平安中国的地方探索与实践。建设平安浙江,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充分体现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浙江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抓手、大平台,是关系浙江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
平安浙江建设提出之初,“大平安”的基本战略布局已凸显——“平安”,不仅是治安好、犯罪少的狭义“平安”,还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平安”,而且采取了与社会治理理念高度契合的系统举措,这些举措不仅以实践诠释了社会治理的理论内涵,更为今后的平安中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平安浙江建设是提高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水平的先行实践。习近平同志对浙江不断深化平安浙江建设的探索给予了长期关注。2015年在浙江调研期间,他对浙江提出的八个方面的任务,就包括了“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平安中国”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昭示了提升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水平的战略思路。
【从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国】
“造福人民这一价值定位从未改变”,2017年10月10日浙江日报“溯源新理念 大潮起之江”特别报道第五篇,从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国的发展变化追溯习近平总书记法治建设思想的策源与发展。
早在2006年4月,浙江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的重大决策,率先开始了建设法治中国在省域层面的实践探索。十多年来,法治浙江建设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2017年6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在提升各领域法治化水平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法治浙江”的目标。
2006年省委作出的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是站在浙江现代化事业全局的高度上,在继承我省不断推进依法治省的基础上,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后形成的一份地方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进一步完善浙江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战略性举措。
我省着眼于全面提升浙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各个领域的法治化水平,就法治中国建设进行了大量前瞻性的探索。学者认为,法治浙江建设是浙江政治建设领域的总龙头,是三位一体有机统一的“大法治”,是其他五个浙江建设的重要保障。从“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具有内在一致性。“法治浙江”的战略思路同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法治中国”理念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形成了息息相通的内在联系。
标签: 八八战略;浙江;习近平;红船精神;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四个全面;平安;发展;法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