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 民营经济转型的浙江经验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王祖强 潘家栋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8年04月23日 07:53:23

更多

15年来,浙江始终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高举改革大旗,以改革再创民营经济新优势,以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紧紧依靠民营企业家振兴实体经济,支持鼓励广大浙商创业创新、勇攀高峰,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

1.jpg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优势,也是浙江的金字招牌。民营经济是浙江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浙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培育新经济新业态的动力源泉。15年来,浙江始终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高举改革大旗,以改革再创民营经济新优势,以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紧紧依靠民营企业家振兴实体经济,支持鼓励广大浙商创业创新、勇攀高峰,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

  市场主体快速成长,从“个少体弱”到“量多质优”

  浙江改革发展史就是一部市场体制构建史、市场主体成长史、市场空间开拓史、市场活力激发史。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先试先行、勇立潮头,大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异军突起,走出了富有浙江特色的发展道路。进入新世纪,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提出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发展思路,腾出更多资源和空间,鼓励民营经济发展与转型。10余年来,民营企业数量逐渐增多,且规模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浙江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初,浙江私营企业数量高达104.65万家,占全省内资企业比重接近80%,民营企业占据大半边天。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生产总值、70%以上的外贸出口以及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五六七八”现象充分说明了民营经济在浙江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2017年上半年浙江经济实现了“半年红”,全省生产总值为23383亿元,同比增长8.0%,在此过程中民间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4935亿元,其中民间投资8565亿元,占据社会投资的大半壁江山。

  浙江民营经济氛围浓厚,浙商素有创新精神。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优质民营企业成功进军直接融资市场,转型成为上市企业,引领了浙江经济高速发展。早在2000年,浙江民营上市企业仅20家,占所有上市企业的43.48%,低于国有上市企业占比;截至2016年,民营上市企业已经增加至286家,占比超过87%,远超国有上市企业。民营上市企业不仅个数实现“赶超式”发展,且民营企业占上市企业的比重不断攀升,民营企业量质齐升有效促进了民营经济提速增效,使民营经济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浙江小微企业积极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推动浙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力军。2016年浙江新增小微企业25.1万家,增长率高达38.9%,且科技型小微企业增长势头迅猛,文创、信息、旅游等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增幅远高于其他产业。不仅如此,浙江民营经济实现了从“个体少、实力弱”向“数量多、绩效优”的跃迁。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120家浙江企业上榜,连续19年蝉联全国第一。

  新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从“被动追赶”到“主动转型”

  浙江民营企业起源于家庭作坊、乡镇企业、个私企业,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粗放型增长路径,主要分布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往往存在规模小、技术低、实力弱的问题。民营企业集聚制造业一方面奠定了浙江成为工业大省的基础,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浙江经济成长中的“烦恼”。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的内外压力陡增,浙江省委、省政府打出了经济转型升级的“组合拳”,通过“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等举措倒逼浙江经济结构脱胎换骨。

  浙江民营企业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对接创新驱动战略、“互联网+”战略,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加速布局新兴产业,从“被动接纳新技术”向“主动布局新产业”转变。2017年上半年,浙江健康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了9.8%、8.9%和10.1%,远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的增长幅度。民营上市企业中,2000年新兴服务业企业为0家,而到2016年已经增加至26家。在农业、制造业、房地产等传统产业中,民营上市企业个数也是多于国有上市企业,壮大了民营经济规模。

  民营经济不仅是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是浙江强化企业创新能力、撬动浙江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尤其是浙江民营企业借力“互联网+”,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实力。2017年上半年,浙江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速高达13.6%,远远高于其他产业发展速度。譬如,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世界级互联网龙头企业,也推动圆通、申通、中通、韵达等民营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吉利汽车等企业构建消费信息系统,提升企业服务能力,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差异化的需求。

  创业创新驱动势头强劲,从“低端集成”到“智能制造”

  在大力推进信息经济发展的同时,浙江民营企业通过“机器换人”及智能制造等路径,将传统的成本优势、人力优势转换为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带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有效地从“劳动力密集生产”转向“机器智能制造”。2017年上半年,浙江装备制造产业增长13.3%,对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率贡献高达64.2%,制造业转型升级颇具成效。如台州玉环在2016年完成以“机器换人”为核心的技术改造投资达到51.97亿元,占工业性投资的比重高达89.16%,促进了玉环规模以上工业的快速发展。

  浙江民营企业大力推进“机器换人”,不仅转变了民营企业发展模式,也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社会生产成本。2017年上半年,浙江企业劳动生产率为22.1万元/人,较同期增长6.4%。以民营上市企业为例,2000年至2016年,净利润从12.26亿元增加至800.49亿元,增长了64.29倍;营业收入从176.95亿元增加至8978.02亿元,增长了49.74倍,经营绩效突出、盈利能力强劲,其本质在于民营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这一时期,人均利润回报从0.71万元增加至7.74万元,增长了9.90倍,劳动回报显著提高,展现了浙江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模式的成效。

  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从“小船出海”到“集群共生”

  长期以来,浙江是开放型经济发展重镇,民营企业已经成为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的中坚力量。2016年浙江民营企业出口为13380亿元,占浙江出口总额的75.7%,是拉动浙江出口的“核心引擎”;浙江境外投资1172亿元,其中百强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总额已达到1033亿元,占浙江对外投资的绝大部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浙江作为“桥头堡”的地位日益凸显,民营企业的作用不断发挥,2016年浙江民营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的进出口总额达到5401.3亿元,贡献浙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的80%。

  浙江民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核心技术支撑,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往往存在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浙江民营企业复制产业集群的模式与经验,在“走出去”过程中逐渐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出海”演变,以此畅通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风险抵抗能力、强化区位品牌价值。

  浙江已经设立了5家由民营企业牵头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包括泰中罗勇工业园、越南龙江工业园、俄罗斯乌苏里苏克工业园、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等4家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数量位居全国首位。譬如,成立于2005年的泰中罗勇工业园,有效降低了园区内部企业的信息搜寻成本、沟通交易成本等,并通过外溢效应、规模效应提升园区技术水平、品牌价值,为企业投资提供了沃土。截至2016年,泰中罗勇工业园的入园企业已达86家,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从“稳步推进”到“全面保障”

  浙江民营企业不仅带动了经济增长,更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有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缩小社会贫富差距。2000年至2016年,浙江民营上市企业员工总数从7.54万人增加至85.14万人,占上市企业就业员工数的比重从44%提升至82%,维持了经济增长后社会分配的公平正义,有利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重民企、亲民企、扶民企”需要持续推进。

  现阶段,浙江省委、省政府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切入点,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放管服”改革力度,再创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从“四张清单一张网”到“最多跑一次”,一脉相承、稳步推进、层层深入,表明了浙江深化改革的决心,为民营经济提速增效提供了全面保障。

  通过改革,提升效能、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发挥信息技术联通作用,以“互联网+”为纽带,提高办事效率、审批效率,节约搜寻成本、跑堂成本,释放政策红利,完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要素流通市场,减少政府对要素市场的干预,使企业能够自主经营、消费者能够自己选择、商品能够自由流通,真正打造“有效”政府。

  新时代浙江民营经济转型的四大对策

  新常态下浙江民营经济转型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要求,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以体制改革释放政策红利、以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模式、以提高开放助推企业“出海”,破解要素瓶颈、资源约束等问题,以此转变生产模式、实现提速增效。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明确民营经济历史地位,绘制民营经济全新蓝图。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引领了经济增长、撬动了产业升级、缓解了就业压力,对浙江经济社会稳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应当对民营经济的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将浙江打造成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民间资本市场准入先行区、民间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民营发展环境优化新样板,不断发挥民营经济对浙江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破解民营经济结构困境,加快民营经济提速增效。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受到了资源要素瓶颈制约、互联网技术强烈冲击,解决新问题、新矛盾迫在眉睫。民营经济发展应当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破解民营经济结构性困境。以“腾笼换鸟”实现新旧动能空间置换,以“机器换人”提升民营企业劳动生产率,以“空间换地”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以“电商换市”变革传统商业模式。同时,关注信息产业、健康产业等新经济、新业态,培育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加大力度打造特色小镇,突破民营经济要素制约。产业集群、块状模式是浙江民营经济的典型特征,有利于集聚要素资源、发挥溢出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特色小镇是产业集群、块状模式的高端演进,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应当加大力度打造高水平、零污染的特色小镇,譬如以智慧旅游为主题的绿色生态小镇、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梦想小镇、以高端要素为集聚的基金小镇。在此过程中,加强专业化配套,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增强特色小镇品牌竞争力。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夯实民营经济发展基础。民营企业来源于市场、成长于市场,通过市场竞争筛选优质民营企业,形成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路径。所以在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明确民营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来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此释放制度红利、激活企业活力,实现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提速增效。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领域,发挥民间资本融资活性,促进民营经济向“高精尖”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新飞跃。

  【作者单位: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标签: 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发展;上市企业;传统产业;新时代;换人;特色小镇;浙江;国有上市企业;八八战略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rdht/201804/W02018042326335979113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