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云南白药 不改名不行吗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商旸    责任编辑 杜博
2017年03月01日 12:35:15

更多

希望中成药命名规范这件事,做起来成本尽量低些,效果尽量好些。

  云南白药或许再也不能叫云南白药了。速效救心丸、风油精、鼻炎灵,这些名字也属当改之列。前不久,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一个中成药命名指导原则,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原则,人名地名不能入药名,速效、精、灵,也都不能叫。

  药名该不该规范?应该。起个好名字,夸大疗效、误导消费者,当然该管。有专家称,特别是近20年来复方中药出得太多了,有时药方改变一点点,改个名,就算新药了。药名成了忽悠的工具。

  然而,应该怎么规范才好呢?真要按指导原则中那么办,很多人表达了担忧。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

  担忧社会成本。像云南白药这样的老字号,历经百年,沉淀下的是品牌价值、文化符号甚至情感寄托,一旦改名,损失难以用金钱估算。按照新的原则,涉嫌命名不规范、必须改名的老字号、老品牌不止云南白药一家,换名就是换牌子,这个成本账要不要算一算?除了药材产业的成本,消费者也要付出代价,原来耳熟能详的,现在要重新识药,认识成本也增加了。

  担忧认知混乱。改名是为了帮助老百姓防止误导,别让夸大的名字带沟里,还老百姓一个清楚明白。可是,一些家喻户晓的名字,改了之后,反而会导致模糊甚至混乱。速效救心丸也好、风油精也罢,都知道咋用,改新名字后,会不会一时让大伙更懵懂?

  此外,还有人对有些原则也有疑问。比如,不让用人名地名当药名,这为啥呢?王守义十三香、王致和豆腐乳,叫了多少年,没觉得有啥坏处啊。调料、食物能用人名,中成药为啥就不能呢?也有人说,降压、消炎这样的说法,一定是夸大疗效吗?可不可能只是在说明主治方向呢?老百姓也不会认为带灵字的药就一用就灵吧?还有人建议,是不是可以将具有品牌价值的老字号、形成社会认知的老药品,与那些涉嫌夸大和暗示疗效的药物区别对待?对已上市和新申报的产品是不是也分开考虑?

  这些担忧和建议,应该说,挺有代表性,不乏道理。征求意见稿,有意见很正常,相关部门也表示,会充分考虑代表性意见。希望中成药命名规范这件事,做起来成本尽量低些,效果尽量好些。

标签: 中成药;命名规范;改名;云南白药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30139960448820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