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童星加工厂”迎合了谁的欲望?

来源:央视网
作者:特约评论员王言虎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7年03月30日 20:52:31

更多

在“童星加工厂”面前,最应该保持清醒的是那些一心怀有明星梦的父母。这些父母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父母既是孩子的起跑线,也是孩子的天花板。

  原标题:“童星加工厂”迎合了谁的欲望?

4.jpg

  日前,知名娱记孟静在公众号发文,记录下自己陪朋友去童星培训公司的经历,引发关注。孟静提到,这些童星公司一般会夸大自己公司的影响,在签约时,让家长承担童星的包装费,动辄几万元,童星演出若有收入税后与家长五五分成……对孟静笔下的这种现象,有很多父母表示自己的孩子也被“星探”相中过,要求去面试。

  在培训班里,孩子们在上课。(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文化学者詹明信曾经这样描述消费社会的情形:美感的生产已经完全被吸纳在商品生产的体系中,艺术创作始终围绕经济与利润进行。显然,这很符合这些童星培训公司的定位。

  当童星当然没什么不妥,很多孩子生下来就有做明星的天赋,成为童星就是他实现个人价值的选择。但如果一些父母不看孩子实际情况,硬将其往童星路上拉拽,就是一种偏执,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这也正是孟静对童星培训公司的担忧。很多父母因为被“星探”告知孩子有天赋,从此在培养明星的执念下一路狂奔,不再回头。他们不管孩子适不适合,家庭能不能负担得起,看到的只是做明星带来的高额收益,或者仅是为了圆自己不曾实现的明星梦。但当明星这事儿,究竟是孩子的愿望,还是家长的?

  很多家长可能不知道,或知道也不愿意相信,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合做童星,即便做了童星前途也未必是一片光明。只有极个别孩子成了tfboys、关晓彤……绝大多数童星都在消耗完自己的童颜后便湮没无闻了。

  所以,做童星有风险,入行需谨慎。如果实在没有做明星的天赋,父母还是让孩子好好念书、探索其他兴趣就行了,优秀的孩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苦非要绑在童星培训这一棵树上。

  实际上,就大多数人而言,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才是正确的选择。童年是一个人人格与价值观养成的初始阶段,孩子只有成长在与其年龄相匹配的环境下,才能培养出健全的人格。成为童星,频繁地与摄影棚、片场打交道,过早地步入成人世界,尤其是演艺圈这个名利场,并不契合孩子成长的环境氛围,最终可能会因过早地沾染成人习气,影响了以后的人生道路。

  本质上,是童星培训公司与父母的合谋,促成了“童星加工厂”的流行,多数情况下孩子不过是他们达成各自目的的道具而已:那些致力于将孩子打造成童星的父母,很多时候满足的只是自己内心深处关于名与利的隐秘欲望;而那些童星培训公司,他们眼中除了利益,也似乎没有关于艺术的任何追求。所谓“童星”培养,与那个被操纵的孩子的关系,不过是一场生意游戏。

  童星可以培养,但不会被批量制造。所以在“童星加工厂”面前,最应该保持清醒的是那些一心怀有明星梦的父母。这些父母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父母既是孩子的起跑线,也是孩子的天花板。有良好的家庭条件却没有为孩子选对发展方向,到头来伤害的是孩子,后悔的是自己。

标签: 童星;孩子;父母;明星;培训;家长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330734585044894.jpg